胡適與傅作義的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
2013年07月11日09:25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胡適學識淵博,一生著述甚豐。僅白話詩就寫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詩,胡適自稱之為“應酬詩”。如《胡適日記》(1937年卷)中就有他做的幾首“應酬詩”的記載:“1月6日,傅作義為先父子余公建紀念堂,來函征文,附上行狀。歷述他年少時種菜挑擔,趕馬車,頗能紀實,今特做小詩:拿得起鞭子,挑得起重擔,靠自己的力氣起家,這是個有擔當的漢子。”傅作義將軍讀了胡適寄來的詩,很是高興,認為詩寫得好,朴實洒脫,挺有味道,很感謝。胡適其人謙和博雅,平日致力於做學問,並不喜歡上層交際應酬,亦極少為高官將軍及家人撰寫應酬詩文。《胡適日記》中似隻見到他為傅作義將軍先父傅慶泰寫的這首白話小詩,顯示出他對這位抗日名將是很有好感的,兩人有些書信交往。據《胡適日記》透露,1933年長城抗戰結束后,胡適曾托友人送了幾本自己的著作給傅作義。傅很高興,特親筆復函致謝,表示一定抽空拜讀。不過總的來說兩人交往並不為多,有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
傅作義,字宜生,是山西榮河縣(今臨猗縣)安昌村人,生於1895年6月27日,比胡適小4歲,是同輩人,家境背景、成長環境和人生軌跡卻迥然不同。傅作義家世代務農。他的父親傅慶泰生有三子一女,長子作仁,三子作良。傅慶泰起先從事背人過河的苦力活,每背人過河一次得制錢兩枚,后被雇為船工,久之稍有積累,同人合伙租船,從河津運煤到潼關,積利漸多,得以買船獨家經營運輸,十余年下來,傅家成為榮河縣有名的富戶……家世背景促使少年傅作義發憤圖強,並塑造了他的正直善良的品格。1910年,他就讀於太原陸軍小學,辛亥革命爆發后,傅作義已以戰功而升任晉軍團長。他通謀略,以會帶兵,善治軍著稱,常打勝仗。1927年春,他已升任晉軍第四師中將師長。在征伐奉系軍閥的戰爭中,傅作義揮師征戰,屢立戰功,並在堅守重鎮涿州的戰事中,以不足一萬軍隊,固守涿州三個月,多次擊退張作霖奉軍主力的猛攻,扭轉了華北戰局,使北伐軍擺脫了戰略被動。涿州之戰使傅作義聲名大噪,名滿海內外。他亦由之而成為民國軍界一位傳奇英雄。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等對傅作義評價很高。那時胡適已結束了近一年的蘇俄、德、英、法、美等國海外游歷,回到上海,出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董事兼秘書,后又兼任所屬編譯委員會主任委員,為示清高與獨立,他並不想進入新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當個教育高官,寧願繼續教書辦教育,縱然北大老校長、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再三相勸,胡適也不為所動。在上海,胡適讀到申報、新聞日報等報紙上刊登的稱頌傅作義守涿州立下功勛的詩文,有些感興趣。在致新月派文友陳源的信中,他提到:“……這位傅將軍著實很有些能耐。我注意到他在危城中的沉穩勇毅頑強,他體恤守城將士,和大家同吃少油缺鹽的糠菜團子,堅持不開小灶。為陣亡士兵寫悼詞,送葬,聲淚俱下。將士用命,眾志成城,無不以一當十,死戰不退……這真是很了不起的,傅作義著實有著大將風范。”語句中流露出贊賞。可見胡適對傅作義印象不錯。胡適還提筆錄下刊登於申報副刊上的清末民初的著名人士、八十一歲的樊增祥(樊樊山)的七絕詩一首,放在書案上欣賞並作為與友人們的談資之一。詩如下:“新收涿鹿七千人,百日燕南集大勛。十六年來千百戰,英雄我愛傅將軍。”而傅作義本人雖是保定軍校五期高材生,但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縱橫北方戰場久歷軍伍,卻每每以學識不足而覺自愧。他對胡適的學問可是一向很敬佩的,奉為心目中的文化人偶像。
1933年1月初,日本已侵佔我東北三省。氣焰囂狂的日本侵略軍進犯山海關,威脅華北,天下震動。傅作義分電閻錫山、蔣介石、張學良,請纓上前線殺敵,並以綏遠省主席名義發表《告全省民眾書》,“希望全省同胞懍於困難的嚴重和綏遠的危機,一致奮發,奮起救國御侮。”25日,傅作義率領第三十五軍(臨時番號為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浩浩蕩蕩地由綏遠開赴察哈爾熱河。2月下旬,這支部隊在北平近郊懷柔以西牛欄山一帶,阻擊日軍第八師團的鈴木旅團及川原旅團的福田支隊,激戰三小時,雙方均損失慘重。戰局僵持間,軍委會北平分會委員長何應欽秉承蔣介石意旨,三次打電話通知傅作義下令停戰,召他去北平“商談要事”,講明了中央堅持以談判解決沖突的方針。傅作義終因軍令難違,在日軍同意同時后撤三公裡停止交戰后,傅作義下令撤兵……
傅作義指揮的懷柔抗日之戰勝利的消息傳出后,全國各報均以大字標題登載報道。全國及海外各界群眾代表紛紛來到北平慰勞,送來“為國干城”“氣壯山河”“戰史流芳”等錦旗。蔣介石居然也來電慰問,獎勵了五萬大洋,閻錫山獎五千大洋。日本報紙則對傅部之勇敢善戰甚表驚嘆:日本《朝日新聞》曾登載有如下一段“……戰地離北平城隻有六十余華裡,如不是傅作義部的精銳部隊阻擊我軍,日軍早已進入北平城了。”6月28日,傅作義部晉綏軍奉北平軍政分會的命令返回綏遠,將長城抗日犧牲的將士的忠骸收殮安葬於歸綏城北大青山下,建立烈士陵園。特致函胡適,請他作了一篇白話體的三百二十字的長文及銘詞,又由胡適請北大教授錢玄同書寫。碑文最后之銘詞寫道:這裡長眠的是二百零三個中國好男子!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祖國。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這裡憑吊敬禮,要想想我們用什麼報答他們的血。
《胡適日記》記載,大青山公墓碑豎立未過幾年,爆發了盧溝橋事變。抗日軍興,戰火彌天。傅作義下令將此碑加以遮蓋,以防遭寇軍破壞……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胡適早在應邀為傅作義父親傅慶泰寫“應酬詩”的前四年,兩人間就有了書信交往。而且胡適作這類應酬詩詞也是要看對象,有所選擇的。如傅作義將軍廉潔自律,愛護部下,從不縱軍擾民,而對傅的抗日功績,胡適“打心底裡欽佩得很”,所以每當傅請他撰寫詩文時便欣然應允。而此前,天津的北洋老政客王蔭泰曾托人請胡適為其父撰寫墓志銘,表示願付五百大洋酬金。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了——上世紀30年代中期,在華北三塊大洋就可購兩擔白米了。然而胡適很鄙視王蔭泰等政客密謀策劃搞親日的華北臨時政府的賣國行徑,當時立即就予以拒絕。
1937年3月中旬,傅作義從綏遠駐地前往北平協和醫院探望住院動手術的參謀長魯英麟。他的突然出現受到眾多醫護人員,甚至病人及家屬的鼓掌歡迎,令他感動,再三躬身致謝。聽內科曹主任說:胡適先生上個月曾在這兒住院治病。上星期已離北平去上海講學並處理事務。而傅作義本來是想借這次難得的北平之行探望胡適先生的。胡適不在,令傅作義多少感到有些惆悵。在住院區病房裡,傅作義無意中發現一位醫生的辦公桌玻璃板下壓了一張寫有毛筆字的毛邊紙,俯身細看,居然是胡適寫的一首小詩:“鏜——打——雙響直上天,霹靂霹靂全紅鞭。家家戶戶歡歡喜喜過新年。不用政府花費一文錢,隻害我病床上幾夜不安眠!”神情凝重的傅作義將軍讀了詩,忍不住哈哈一笑,對胡適更增加了好感,特吩咐隨從副官將詩抄一份帶回去……《胡適日記》(1937年卷)中恰也錄下了這首“應酬詩”,“2月13日,北平住醫院,護士中不少人拿小冊子來要我題字,不得已,寫了一首過新年的山歌……”這首被稱之為“山歌”的小詩寫得風趣盎然。怪不得醫生護士們爭相傳抄並小心保存……
胡適與傅作義將軍的那段鮮為人知的交往,給金戈鐵馬的戰亂年代增添了一段佳話。
(來源:人民政協網)
![]() |
中國人大 |
|
1、雲浮市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任免名單 2、膽大包天冒充民警抓賭“掙”兩萬元 3、廣東省人大調研汕尾市保障底線民生工作 4、張德江會見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 5、拖欠水電費禁考公務員於法不符 |
中國政協 |
|
1、“白狼”:返台就為宣傳“一國兩制” 2、反服貿協議將戕害台灣未來經濟 3、全國各級政協建言新型城鎮化規劃 4、信用卡惡意透支呈幾何式遞增 5、律師不宜爆當事人的料 |
中國工會 |
|
1、喪心病狂的暴力恐怖襲擊背后 2、委內瑞拉及尼加拉瓜願收留斯諾登 3、全國各級工會宣傳新《勞動合同法》 4、貴陽高溫補貼發放遭遇執行尷尬 5、【主持人說題】愛換不愛修的習慣有可能毀了一代維修工 |
中國婦聯 |
|
1、教育部:小學一二年級暑假禁止留書面作業 老師須開展家訪 2、俄羅斯慶祝家庭、愛情和忠貞日 3、韓亞航空客機失事 兩名中國女性遇難 4、防晒防蚊液同時用,小心中毒 5、劉志軍一審被判死緩 |
播客·視頻 |
|||
|
|
時政要聞 |
|
·國家衛生委: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酸正常 ·汪洋笑言:10年后美國人還是比我們長得高、壯 ·馮雲喬辭仙桃市長職務 周文霞任代市長(圖/簡歷) ·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開幕 ·胡春華會見德國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夫 |
頻道精選 |
|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
||
|
重要理論 |
|||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
時政資料 |
|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