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委员: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2012年11月06日0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未来5~10年,支撑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动力何在?我的看法是,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这里,一个主要的判断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将形成中国未来5~10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由此,中国将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们常说,21世纪前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一个10年,中国比较好地利用了外部机遇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10年,尽管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会带来诸多变化与挑战,但由于有着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有着转型与改革的巨大空间,中国将仍然具有许多国家难以比拟的突出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战略机遇。
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当城镇化率处于30~70%的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3%,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区间,未来10年不仅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并且还会有一个较快的速度。如果以平均1~1.2%的速率推进,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0%以上。
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中国51 .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 .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即使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10年后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仍只有47%,仍达不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考虑到10年后中国的发展前景,人口城镇化率的合理区间应不低于50%。也就是说,未来1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率应为1.5个百分点左右。从现实情况看,只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2020年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是有可能的。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看,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可以说,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城镇化持续释放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能够支撑未来10年中国7~8%的中速增长
当前,各方对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有不同的研判。在我看来,今年的增速下行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一方面,未来10年中国再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并不现实;另一方面,由于有着巨大的内需动力,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仍然看好。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未来10年虽然经济增速比照过去10年的高增长将下一个台阶,但对转变发展方式总体上比较有利,可以使消费上一个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台阶。
消费释放的历史新阶段。随着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内涵、结构与规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结构已经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从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转变,未来5~10年消费升级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此外,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2008年23%左右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0%以上。届时,中国将形成6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望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消费需求释放处于历史拐点。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 D 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之后得到确立并逐步加强。2011年,中国人均G D P已超过5000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为55%,10年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的贡献率(50.5%)。消费正在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未来5年,通过体制政策创新,尤其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初步解决,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42.5%左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将有望从2011年的16万亿提升到2016年的30万亿左右,居民消费率有望回升到40%左右,最终消费率达到55%左右。这样,将初步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未来10年,通过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有望达到45~50万亿左右,居民消费率将达到50%左右,最终消费率达到60%左右。这样,将基本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
消费需求释放有望支撑中国经济7~8%的中速增长。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的潜力与增长的前景。分析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需要建立在对消费需求增长规模的客观判断和相关政策上。如果未来10年,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50万亿的消费潜力得到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能够支撑7~8%的经济增长,由此使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着眼于未来10年的中速增长目标,需要把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释放,作为衡量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也就是说,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既是发展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又是改革面临着的重大挑战。
![]() |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
![]() |
中国人大 |
|
1、母亲用衣架“教育”致三岁幼子死亡 2、官员公开财产需要健康的权力生态 3、何健被任命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4、高息借款2500万元只为建豪华别墅 5、“幸福社会”要从小处着眼 |
中国政协 |
|
1、历史揭秘:西安事变中毛泽东曾想一举除掉蒋介石 2、唐山:韩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工 3、一位被称为“国叔”的人 4、玛雅文物展揭示"世界末日预言"谬误 5、亲历“九一三”事件:我在机场堵截林彪专机起飞 |
中国工会 |
|
1、争议焦点剖析:收入分配改革缘何长期悬而未决? 2、后奥运时代的乒超“乱象” 3、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快走 4、读懂“涨工资最幸福”背后的民意诉求 5、临汾铁警给力“查缉追逃” |
中国妇联 |
|
1、组图:那些记录温馨瞬间的全家福(第4季) 2、中国0-14岁的儿童超过2.2亿 占全国人口16.6% 3、“虐童照”引发社会极大愤怒 中国幼师问题在哪 4、离婚两月后丈夫查出肝癌 妻子主动复婚捐肝救夫 5、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以下 身体素质差 |
播客·视频 |
|||
|
|
时政要闻 |
|
·国家文物局局长呼吁:尽快商签两岸文物交流协议 ·昆明规定:学生体质3年连续下降将问责教育局长 ·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成立 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协会党委 ·珠海市有关部门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助力航展 ·政协委员贾康:全年经济一定能实现7.5%以上增速 |
频道精选 |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
||
|
重要理论 |
|||
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法治意义 常修泽: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
时政资料 |
|
●胡锦涛活动报道集 ●吴邦国活动报道集 ●温家宝活动报道集 ●贾庆林活动报道集 ●李长春活动报道集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李克强活动报道集 ●贺国强活动报道集 ●周永康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