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因何而起?“延迟退休”是否现实?
2013年08月22日01:11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近期,“二胎政策”和“延迟退休”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两个话题背后都涉及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我们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各方专家学者。
人口红利
拐点到了没有?
【焦点】近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或于2015年消失的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对人口红利的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
【观点一:至少还有20年红利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佳鹏认为,每百名劳动人口供养非劳动人口的人数越低,就越有利于低成本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就是人口红利。我国从1987年开始,这种劳动人口供养比持续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到2012年达到了最低点30%,但这个比例的升高也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他的研究,2011年至2030年,将是我国劳动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人口红利至少要到2034年才消失殆尽。
【观点二:还在局部地区存在】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马芒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一个过程,至少对于安徽、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来说,在2020年前,仍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些省份应该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快发展,为老龄化社会到来积累财富、储备人才。
【观点三:红利已经消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人口红利不是人口结构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这两年宏观经济发展降速已无可辩驳地说明,廉价劳动力资源已不会再源源不断地供给了。他说,事实上,我国人口红利已于2011年就消失了。
【记者点评】尽管专家们对人口红利拐点是否到来莫衷一是,但我国劳动力过剩程度不断降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频现的“民工荒”更是敲响了依赖廉价劳动力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警钟,凸显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尊重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报酬的刻不容缓。
放宽二胎
能否延续红利期?
【焦点】8月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释放“完善生育政策”信号,引发公众对放宽二胎政策的遐想,特别是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政策变迁可能性,更是被舆论解读为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选择。
【观点一:或将减缓人口红利消失步伐】马芒认为,长期来看,放开二胎生育产生的新增人口,不仅能拉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将在若干年后大量补充不断减少的劳动力资源,使“人口红利期”消失的步伐减缓。
【观点二:和人口红利没有关系】蔡昉认为,中国应该研究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将二胎生育交由家庭决定,但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人口红利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抚养成本较高、低生育思维惯性等原因,并不会带来人口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新生儿成长为劳动力,至少还得需要15年的时间,难以改变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趋势。
【观点三:只会加速红利消失】陈佳鹏说,根据百年人口预测成果,如果“十二五”期间放开“单独二胎”,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14亿,人口数量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因为新生儿数量增多,只会增加社会供养人口比例,不仅不会延长红利期,还会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
【记者点评】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计划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生育水平,还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组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延迟退休老龄化社会必然选择?
【焦点】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14.3%,大大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是否会迫使我们延迟退休年龄?
【观点一:用好老年群体,人口第二红利可期待】陈佳鹏说,退休年龄若能从60岁上调到65岁,每年可增加8.83%生产人口,减少23.23%老年人口,相当于同期增加1/3的劳动力资源,这对经济发展影响十分可观,人口第二红利值得期待。但考虑到劳动就业压力和人力资源禀赋,调整退休年龄比较理想的时机应该在第一期红利结束之后,也就是2038年至2043年期间。
【观点二:人口红利一去不复返,延长退休年龄条件不成熟】蔡昉认为,人口红利是在一个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经济现象,一旦逝去将不可复返,所以不存在人口第二红利之说。因此,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就需要特别谨慎,切忌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把接近和超过退休年龄的这部分人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很可能处于既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社会保障的尴尬与无助状态。
【观点三:延长退休年龄将加剧年轻人就业难】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说,我反对简单地延长退休年龄,一些权力部门的领导干部恐怕还希望一辈子不退休呢。他认为,今年我们已经面临了最难大学毕业生就业季,延长退休年龄只能更加剧年轻人的就业难。
【记者点评】无论我们是否情愿,老龄化社会的不期而至,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面对,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策略也一定应该是深层次和综合性的。若没有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收入的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保障,而简单地考虑延迟退休年龄,不仅有丢包袱之嫌,还会加剧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
图:二胎政策何去何从
(来源:人民政协网)
![]() |
中国人大 |
|
1、挖出110名硕鼠亟需亡羊补牢 2、割腕讨薪让欠薪入罪在滴血 3、利欲熏心不法商贩疯狂制售毒豆芽 4、违法套牌货车担心被查强行冲卡 5、大学生家属诉政府行政行为违法 |
中国政协 |
|
1、黑龙江洪水已致11人死亡 2、埃及:奥巴马讲话缺乏事实根据 3、林毅夫返乡路或柳暗花明? 4、雨燕羚羊等汽车被召回 5、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还需多方努力 |
中国工会 |
|
1、延津打击传销犯罪 2、【民生视点】公民咋变成“透明人”? 3、讨薪农民工李佩霖缘何失去生命? 4、全国首份高温证明在南通签发 5、检疫员不到现场检疫 收钱就敢开合格证 |
中国妇联 |
|
1、泛鑫实际控制人陈怡被抓 2、蒙古国妇女代表团访问内蒙古 3、立秋不宜吃茄子 多吃山药和白萝卜 4、十届“学习型中国女性成功论坛”举办 5、黑龙江部分江段汛情紧急 |
播客·视频 |
|||
|
|
时政要闻 |
|
·王宪魁会见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 感谢俄方提供防洪协助 ·汪洋与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 ·总理的灾区之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月25日至31日将访华 ·北京80部门公布去年决算信息“三公账单”更透明 |
频道精选 |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
||
|
重要理论 |
|||
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法治意义 常修泽: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
时政资料 |
|
●胡锦涛活动报道集 ●吴邦国活动报道集 ●温家宝活动报道集 ●贾庆林活动报道集 ●李长春活动报道集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李克强活动报道集 ●贺国强活动报道集 ●周永康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