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免費師范生“下不去、留不住”

2014年08月18日04:1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國家培養了大量免費師范生,卻無法如政策預期地下到基層,支援農村地區教育。免費師范生政策亟須作出調整。”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政協委員、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教育局副局長譚藝琴在一份題為《及時調整免費師范生就業安置政策》的社情信息中急切地發出呼吁。

  免費師范生教育從2007年在6所部屬師范大學試行以來,對於這一政策的意見和改革呼聲越來越大。免費師范生政策旨在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建立制度,為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家奠定基礎,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多位政協委員曾在提案和社情信息中呼吁重新審視免費師范生教育制度,及時調整免費師范生政策。

  試行7年的免費師范生政策具體面臨哪些困境,委員們又有怎樣的意見建議?近日,記者採訪了部分免費師范生和政協委員。

  免費師范生:

  “政策限定過死,就業很無奈”

  今年剛剛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劉景,在經過一番掙扎和思考后,不得不放棄報考社會學研究生的念頭,回到老家安徽的一所中學任教。放棄的原因是作為免費師范生的他必須履行畢業后回戶籍地從教10年的義務,如果違約不僅要賠付學費150%的違約金,還會計入誠信檔案。“違約的成本太大,從誠信道德的角度來說,既然簽了協議還是應該遵守。”劉景告訴記者,免費師范生政策對就業的種種限定讓大多數免費師范生畢業面臨就業時都免不了這樣一番掙扎。

  劉景來自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轄屬的一個小鎮,用他的話說是“糊裡糊涂”填報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免費師范生班。“報志願時看到免費師范生提前招生、優先錄取、免學費就報了。”劉景直到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才知道免費師范生除了免學費以外還有10年的定向服務義務。這項規定一開始並沒有讓他覺得負擔,反而很高興——能夠從農村到大城市讀書,還不需要父母負擔。但是到了大學后,劉景的想法逐漸發生了變化。

  劉景在大學裡一直熱衷於社會公益活動,讀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從事公益事業一度成為他的夢想。但是當夢想不斷壯大時,劉景愈發感覺到免費師范生定向就業規定的“束縛”。臨近畢業時,違約的念頭在劉景的心中反復醞釀,最終因為不想在誠信檔案中留下記錄,他不得不暫時擱置夢想。

  “免費接受高等教育,對於像我這樣的農村學生而言,給了我們希望,但是當我們有了實現理想的能力時,它卻變成了束縛。”劉景表示,選擇免費師范生時對教師行業、相關政策都不了解,當我們對自身的興趣和相關政策有一定認識后,卻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免費師范生身份變得“雞肋”,如果能給我們一次再選擇的機會就好了,這樣可以吸引真正有志於從教的人,而不至於讓政策落空。

  缺乏退出機制以及高昂的違約代價,讓無心從教的免費師范生倍感糾結與痛苦,“限定過死”的就業政策,讓有志於從教的免費師范生也有頗多意見。

  相關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生必須回到戶籍省份履行10年定向任教義務,其中2年須到基層支教。因為這一限定,如今在四川省某中學任教的陳鬆當初差點為此動了違約的念頭。陳鬆來自四川省廣安市,是西南大學(學校位於重慶市)2012屆的免費師范生。由於父母都在重慶打工,陳鬆畢業后想留在重慶任教,能夠跟父母一起生活。

  根據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畢業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校任教,遇到去往配偶、父母戶口調入的異地、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以及其他省教育廳願意接收的特殊情況,允許免費師范生去異地任教。但是,陳鬆父母雖在重慶打工,但是戶籍不在重慶,他必須回到戶籍所在的四川省內就業。

  “重慶和四川的教育條件差不多,我在重慶或者四川從教都是為國家作貢獻,為什麼要限制戶籍地?”陳鬆拿著自己的理由多次到學校和教育部門爭取,最終也未能如願。陳鬆最終到了四川一所中學任教,另一位與他情況差不多的同學則選擇了違約。

  安置難、留不住,免費師范生太“燙手”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教育局副局長、武漢市政協委員、民盟武漢市委常委譚藝琴說起安置免費師范生就業直呼頭疼,“不管學生水平如何必須安排工作,學生還不珍惜,缺乏契約精神,讓我們的工作非常難做。”

  今年5月,譚藝琴委員就工作中發現的免費師范生就業安置中的問題寫了一份社情信息,呼吁及時調整免費師范生政策。這份社情信息報呈至全國政協信息局,記者獲悉后聯系譚藝琴進一步了解情況。

  了解記者來意后,譚藝琴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據譚藝琴介紹,免費師范生享有畢業后有編有崗的優待,這意味著他們的就業最終由政府兜底,生源地教育部門安排就業。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向師資匱乏的地區輸送教育人才,事實上免費師范生中農村學生比例很小,許多學生就業安置都落在了教師資源充足的城市。以武漢市武昌區為例,教師崗位、編制供不應求,安置免費師范生就業反而佔據了有限的教師編制。由於免費師范生的質量總體不如公開招聘層層選拔的教師,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於接收免費師范生這樣的“特保兒”都不情不願。

  “安置一個免費師范生,我們得跟學校反復做工作、說好話,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學生還把安置就業當備胎,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直接違約,讓我們十分為難。”譚藝琴苦惱地說。今年,她就遇到5例違約的情況。一名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的免費師范生在分配到武昌區的一所小學后,學生反悔,想到武漢市另一個區公辦學校就業,譚藝琴一方面跟上級部門以及學校發公函,要求配合工作拒絕悔約,另一方面跟學生、家長反反復復進行了不下20次溝通后,堅持把學生留了下來。

  這種做法似乎不近人情,就像陳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在哪裡從教不都一樣嗎?譚藝琴表示,地方教育部門也有苦衷。免費師范生與其他教師的招聘程序不同,編制和崗位是預留的,如果已經安置就業的學生反悔,就會出現缺編,而且無法通過公開招聘遞補。到了第二年還可能影響編制配額。因此才有了地方教育局怕安置免費師范生,安置后又死活不能放的情況。

  譚藝琴告訴記者,不僅僅是武昌區,目前武漢市其他區都視免費師范生為燙手山芋,為了免費師范生的就業安置頭疼不已。就在今年7月,湖北省教育廳專門就免費師范生就業安置召開座談會,各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都有吐不完的苦水。

  總結起來有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免費師范生學科結構與需求存在差異。由戶籍所在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安置免費師范生,而畢業生學科構成與本地實際需求情況有較大差異。一方面要接收相對飽和學科的免費師范生,一方面有缺口學科教師又進不來,長此以往,教師學科結構不平衡,超編卻不夠用的現象將日益加劇。

  二是免費師范生的“鐵飯碗”與現今就業能力要求存在差異。免費師范生“畢業即就業”,部分免費師范生一方面把教師職業當做保底,另一方面四處求職,隻有四處碰壁后才回到教師崗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置難度,或安置后迅速流失,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更有部分城市畢業生,上免費師范生后思想就相對放鬆,學習不刻苦,學業不精通。在實際工作中,免費師范生德能勤績諸方面普遍不如公開招聘的教師,極個別甚至無法勝任教師工作。

  三是免費師范生人數逐年增多與安置現狀存在差異。免費師范生數量呈穩定上升態勢,接收免費師范生,大量佔用了公開招聘計劃,且鑒於已經接收的免費師范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更願意公開招聘教師,不太願意接收免費師范生。

  鑒於以上問題,譚藝琴特別呼吁及時對免費師范生政策作出調整。主要圍繞向農村、基層等師資匱乏地區輸送教育人才的初衷,在招生時向農村地區傾斜,而就業安置的政府兜底至少在省內統籌而不是到區級部門強行兜底,從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全國政協委員馬敏:

  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華中師范大學是試點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的6所部屬師范大學之一,對於免費師范生的培養和就業安置,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一直非常關注。馬敏指出,免費師范生教育試點以來,培養了數萬名免費師范生,其中絕大多數在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任教,極大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這項工作在招生形式、培養環節、就業和讀研政策、學生應盡義務等方面都還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2013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馬敏就提交了《關於完善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提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和完善的建議。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馬敏遺憾地表示由於沒有選擇“必須回復”而一直沒有收到任何回應。但是,他一直在持續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及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調研。

  “當初,我們的初衷是希望他們下基層,特別是到農村去,但從2011年首屆免費師范生就業以來,現實與初衷差距很大。”馬敏指出,簡單的“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就業原則以及過長的服務年限讓學生對於就業非常迷茫,也影響了政策目標的實現。今年華中師范大學有500多名湖北籍免費師范生要回到湖北省就業,到現在有近1/5的學生工作尚未落實,有的由於安置就業地沒有適合的教學崗位,有的因為學生想跨省、區就業。

  馬敏認為,在安置免費師范生就業方面,政策應當更加靈活。根據馬敏的調查,相當一部分同學對畢業后隻能回生源省份工作感到不理解,認為這不符合人才流動和配置的市場導向大趨勢。因此他建議可適當放寬這方面的限制,允許其在中西部跨省就業,鼓勵免費師范畢業生可首先在中西部地區按雙向選擇原則自由競聘教師崗位,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崗位的,則可由所在生源省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編制和崗位兜底解決,這樣,既可減輕行政部門的工作負擔,又可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在中西部地區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另外,馬敏還特別指出,10年服務教育戰線和2年服務農村期限過長。不利於整體規劃自己的人生和選擇多樣性工作、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根據對台灣地區享受類似補貼畢業后到偏遠鄉村地區中小學工作的師范生服務年限的了解,一般規定為5年,5年后則可不受限制地自主擇業或繼續深造。新加坡對享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后在當地服務的年限規定,也是3-5年。1年農村服務期對大多數免費師范畢業生而言,已經可以起到了解農村、了解基層、鍛煉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對在城市中學工作的免費師范畢業生而言,設定1年農村服務期,也有利於所屬學校進行輪崗安排,使服務農村落到實處。

  “免費師范生的政策初衷是為農村、基層輸送教育人才,當政策表現出不適時,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以重視,及時作出調整。讓這一政策更好地落實,讓免費師范生同樣擁有陽光的未來。”馬敏說。

(來源:人民政協報)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鶴壁市十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五次會議
2、黃華華帶隊到山西調研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
3、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到泗洪調研脫貧奔小康工作
4、財經委召開完善社會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研討會
5、龍岩市人大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劃建設調研
   中國政協
1、日公布釣魚島“史料”將自揭其丑
2、明年起教師資格實行國考
3、南水北調工程抗旱減災作用凸顯
4、豬價沖刺“8”時代 養殖業告別黑夜
5、東北豹在黑龍江已形成穩定小種群
   中國工會
1、南陽一信用社十萬元欠款“打水漂”
2、滬上公務員紛紛換用國產加密手機
3、汗水筑起夢想之塔
4、支付寶將確保法院有效保全
5、【我在我思】人生的美好戛然而止……
   中國婦聯
1、自釀葡萄酒還能喝嗎?可以少喝 不適宜大量飲用
2、雷雨天不能加油?記者証實:的確不應加油
3、《康熙字典》成“起名神器” 新時代如何用好老字典
4、江西授予三名“龔全珍式好干部”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5、生活小百科:預防汗腳有妙招
   播客·視頻
改革需啃下“硬骨頭”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時政要聞
·民主,讓人民當家作主(對話價值觀(2)·(民主篇))
·邊防官兵馳援“驢友”(點贊中國·隨手拍)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在阿裡開展佛事和社會活動
·辦公電腦裝監控專逮上班“開小差”
·身邊的“禁令”更要重執行(快評)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張德江活動報道集
●俞正聲活動報道集  ●劉雲山活動報道集
●王岐山活動報道集  ●張高麗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