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張恨水抗戰前后四談陳獨秀,稱其自有千秋

2013年08月08日01:02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一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獨秀出獄。1938年8月中旬,陳獨秀攜潘蘭珍以及高語罕一家乘民權號輪船到重慶。陳獨秀、潘蘭珍先住在石板﹝柏﹞街通源公司,后住禁煙委員會主任李仲公辦事處。

  陳獨秀夫婦到重慶后,《新民報》、《新蜀報》張恨水、張慧劍等人為他們接風洗塵,高語罕夫妻陪同。張恨水當時四十三四歲,祖籍安慶潛山,與陳獨秀是老鄉。在金陵獄中,陳獨秀讀過張恨水的《啼笑姻緣》。

  宴會上,張恨水第一次見到潘蘭珍,對她的默默無言印象很深。潘蘭珍1908年生,這年剛30歲,席上有人喊她“陳夫人”,臉就紅了起來。陳獨秀見了,在一旁微笑,那樣子,是很高興的樣子,並不覺得難堪。

  這次見面,《時事新報》請陳獨秀為主筆,一篇稿子三四十元。為了生活,陳獨秀便隔幾日寫一篇文章,或應邀演講。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去世。在此后的五年時間裡,張恨水寫了四篇短文,紀念陳獨秀。

  6月2日,即陳獨秀去世后僅過五天,張恨水在《新民報》上發表了悼念陳獨秀的第一篇短文《陳獨秀自有千秋》:

  前十日接到高語罕先生的信,還曾提到陳獨秀先生。說他雖在江津,也有半年未見面,不知他的健康如何?因為陳先生久已足不履城市了。想不到數日之后,就在報上看到陳先生的噩耗。我們這期間入川,久棲山野的逃難文人,真有說不出的一種辛酸之味……陳先生為人,用不著我來說,在目前大概還是蓋棺論不定。在下不久前還在本欄勸過陳先生不要談政治,把他的文學見解,貢獻國家。陳先生對此,沒有反應。我了然此翁倔強猶昔,只是鬆心惋惜。

  “前十日”即6月1日前十天的5月21日前后,正是陳獨秀病危的時候﹔和高語罕“半年未見面”,陳獨秀1941年10月到江津安葬大姐的棺木,是他最后一次去江津縣城,到5月已半年多﹔“在目前大概還是蓋棺論不定”,預料陳獨秀將來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可以說他以身殉學”,指陳獨秀一直醉心文字學研究﹔“文學暫時不值錢”,是指張恨水對於陳獨秀不續寫自傳的一種解釋。

  二

  陳獨秀去世一個多月,張恨水在1942年7月4日《新民報》發表了《吊陳獨秀先生》,這是張恨水寫的第二篇悼念陳獨秀的短文。他寫道:

  陳仲甫先生死了一月了。生前淒涼,死后也就寂寞。比之魯迅先生死了五年,還勞動許多文豪去作起居注(自然不少“我與魯迅”之類),真有天壤之別。我們不害政治病,也不怕人家說恭維倒霉蛋。佣書小閑,作小詩以吊之。獨秀文存絕版無?已難借作護身符,新青年派凋零盡,海外淒涼博士胡。生死交情未足憑,文壇久不伏君登?京華無數閑桃李,摯拂唯聞段錫朋。兩兒死后親朋盡,萬裡流亡姓字非,終比托翁勝一著,蒼頭皓首得全歸。搖落寧無庾信哀!陶潛風骨賈生才,於今不是宣和際,我惜陳東肯再來。閉戶三年作野民,安徽故舊遍江津,如何收拾殘存者,還是江漳姓鄧人?道德文章一筆勾,當年好友隔鴻溝,故人未必痴聾盡,總為官階怕出頭。

  歪詩六絕。取境不高,可說是打油,但對老先生,絕無油意。正是林黛玉說的:“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吹皺一池春水”,未免“底事干卿”了。

  魯迅1936年去世,“死了五年”,指1942年紀念魯迅的活動﹔“我們不害政治病,也不怕人家說恭維倒霉蛋。”張恨水坦言願意為陳獨秀這樣的“倒霉蛋”寫點悼念詩。張恨水一口氣寫了六首古體詩,明言“吊”陳獨秀。這六首詩,寫在陳獨秀去世一個月的時間裡,說明張恨水同情老鄉的處境,有別人既然默默,不妨自己說幾句之意。“底事干卿”,明言自己或許是多管閑事,做了得罪人的事。

  三

  1944年,在陳獨秀去世兩年后,張恨水寫了第三篇悼念陳獨秀的短文《陳獨秀之新夫人》,回憶他1938年見其伉儷時的情景,重點寫陳獨秀的新夫人潘蘭珍:

  陳仲甫先生,名不新,而以獨秀字傳。先生懷寧人,住獨秀峰下,故字。先生原習舉子業,幡然省悟,事革命,繼更積極。原有家庭,先生自亂之,兩子均橫死……據傳聞,先生在獄時,常有一少婦自上海來探視,歷久勿輟,即先生之新夫人也。

  先生來重慶,門生故舊,視為不祥物,無近之者。唯高語罕先生伉儷,日趨左右,敬禮在師友之間。先生已六旬,慈祥照人,火候盡除。面青?,微有髭,發斑白。身衣一舊袍。蕭然步行。后往往隨一少婦豐潤白皙,衣藍衫,著革履。年可二十許。或稱之陳夫人,則郝然紅暈於頰,而先生微笑,意殆至樂,與之言,操吳語。宴會間,先生議論縱橫,暢談文藝(先生早諱言政治思想矣),夫人則惟傾聽,不插一語。以此窺之,想甚敬重夫子也。先生居家江津,窮愁死。重慶固多其故交,均若勿聞。唯段錫朋先生一人參與執紼。世態炎涼至此。先生家無擔石儲,更鮮兒女,新夫人近況如何,不得知。

  “住獨秀峰下,故字”,張恨水不知道陳獨秀並不住在獨秀峰下。“原有家庭,先生自亂之,兩子均橫死。”對於陳延年、陳橋年二烈士的壯烈犧牲,張恨水身在國民黨統治區,隻能含糊其辭。“宴會間,先生議論縱橫,暢談文藝(先生早諱言政治思想矣),夫人則惟傾聽,不插一語”。陳獨秀在酒桌上做主席,談笑風生。“年可二十許”,說明潘蘭珍過得很好﹔潘蘭珍不說話,偶爾張恨水問他幾句,就聽出了潘蘭珍“操吳語”(江蘇南通古代屬吳)。

  “唯段錫朋先生一人參與執紼”,指段錫朋專程自重慶來江津參加了陳獨秀的安葬儀式。陳獨秀去世時,兒子陳鬆年夫妻及女兒在側。潘蘭珍在陳獨秀去世后,為生活所迫,嫁給一位國民黨下級軍官,1949年在上海去世,年僅42歲。

  四

  1946年5月19日,張恨水在搬回北平的《新民報》發表了《懷獨秀山民》短文,這是他在短短的四五年裡,寫的第四篇悼念陳獨秀的文字,重點評價了陳獨秀的文字風格、革命精神,以及被青年人擁護的原因。他寫道:

  此為蘇曼殊詩中之題目,指陳仲甫先生而言也。彼為懷寧綠水鄉人。鄉有山曰獨秀,故名。不知者每以粵中有獨秀山而錯覺仲甫為粵人。其人才氣橫絕,寫理論文字充滿熱情與智慧,而無文學之才。與曼殊合譯之俄國名著《慘社會》,文筆既庸俗,又不能表現原作之精神,大為囂俄之累,其他文藝作品,亦不值一讀。有人謂其主編新青年時排斥“文言文”,似誤。當時排擊文言文最力者,為胡適之而非獨秀。獨秀所作傳誦一時之《敬告青年》《文學革命論》系以文言為之,皆刊新青年。民國三年甲寅雜志,載獨秀之“愛國心與自覺心”,亦系文言文。仲甫對於改革舊觀念之社會,持論甚激﹔而於文體,則成見較少。其在青年心目中能造成一種地位,實其革命理論與革命精神有以致之,無關此文字皮毛也。

  “獨秀山民”是陳獨秀1914年在《甲寅》上發表文章的落款,從此以“獨秀”名天下。“而無文學之才”,陳獨秀寫《實庵自傳》,文採深受胡適贊揚,張恨水當時未見。“與曼殊合譯之囂俄名著《慘社會》,文筆既庸俗,又不能表現原作之精神,大為囂俄之累,其他文藝作品,亦不值一讀。”說明張恨水讀過陳獨秀早期的翻譯作品和文學創作﹔張恨水贊賞陳獨秀雖然激烈反對舊文化,但不廢文言文﹔“其在青年心目中能造成一種地位,實其革命理論與革命精神有以致之,無關此文字皮毛也。”這篇短文,是張恨水對於陳獨秀文筆的評價。他認為,陳獨秀的文筆較差,但相對於其革命的精神而言,是次要的,不影響其當時在青年人心中的地位。

(來源:人民政協網)

(責編:陳稚瑤(實習)、申亞欣)
相關專題
· 人民政協報之春秋周刊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山西男童案,區分媒體調查與警方調查
2、山區小縣現500萬元民間借貸詐騙案
3、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煥曉到大同市人大進行立法質量座談調研
4、全國人大常委會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5、揭陽揭東區責令13家單位“三停”
   中國政協
1、組圖:毛澤東誕辰119周年 珍貴舊照記錄偉人一生
2、胡蝶、張愛玲……揭秘民國時代著名“二奶”(圖)
3、揭秘張學良的情史:我為什麼會特別“好女人”?
4、“中國好聲音”今晚亮相台灣熒屏
5、地方債房產泡沫等風險與財稅問題有關
   中國工會
1、【《勞務派遣若干規定(草案)》熱點聚焦⑥】法律更嚴謹保障才…
2、國務院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
3、杭州舉辦居家養老服務技能比武
4、【道德觀察】你到底知不知道你是誰
5、另一個角度看諾基亞被收購
   中國婦聯
1、中國最美女教官走紅 網友都驚呆(組圖)
2、七十年前風情萬種的十位舊上海傳奇女人(組圖)
3、組圖:看上市公司最美麗的女掌門人 張玉珊最年輕
4、江西豐城2000多名女婿“倒插門”
5、熱圖匯
   播客·視頻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
   時政要聞
·堅持改革就是創新
·中紀委秘書長:網絡舉報人獲唯一查詢碼可查看受理情況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將推出移動客戶端
·徐飛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原校長陳春陽另有任用
·第六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