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台灣主體論”弱化民眾對是“中國人”的認同
2012年12月29日02:33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大后天,我們將迎來2013年元旦,這對於兩岸關系來說,新的一年,兩岸民眾會有著更多的新期待。
■警惕“台灣主體論”弱化民眾對是“中國人”的認同
雖然新年新氣象也可以用在對兩岸關系的憧憬上,不過,對於半個月赴台北參加兩次關於兩岸關系的研討會和論壇的北京一位台灣問題專家來說,既感到興奮、欣慰,又感到一種莫名的“不悅”。
“我感到欣慰和興奮的是,無論是‘台北會談’論壇,還是‘兩岸關系發展之新情勢與展望研討會’,我看到了以前沒有過的現象,不僅僅是會議有國台辦副主任和台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這樣一級的官員參加,實屬少見,更讓我沒想到的是除了國共兩黨智囊與會外,還有民進黨重要智庫人士參加。”上述這位台灣問題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可以說這兩個會上,國共兩黨和民進黨具代表性人士幾乎都出席了,各自的主張雖然針鋒相對,爭論不已,甚至迭有沖突,但難能可貴的是,與會人士多理性論事,願意傾聽異議,嘗試化解歧見,打破過去意識形態造成的深溝高壘,展開新的互動模式。
不過,兩次會議也有另外一個問題引起了上述這位專家的深思。
據了解,在這兩次會上,台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前負責人、台灣大學教授陳明通等學者相繼引証民調數據,指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經濟日益密切,但台灣卻出現一些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對“中國人”的認同不升反降現象。
“在這兩次會議上,我不止一次聽到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近幾年台灣青少年對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有所降低。”上述北京這位台灣問題專家表示,在兩岸經濟交流日益加深,文化和人員來往不斷增多的背景下,這樣問題的出現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暴露出‘台灣主體論’對台灣民眾的影響。”
這位專家表示,從李登輝開始搞“一邊一國”,到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台獨”和“一中一台”,高調叫囂“去中國化”,不僅言論上,他們更體現在行動上,要和“中國”劃分界限,台當局從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到現在,也仍然在不斷強調“台灣主體”意識,這就造成了在一些民眾,尤其是青少年中出現了對自己是“中國人”認同的下降。“而且這種現象弄不好還會進一步蔓延。”
■台當局應徹底“撥亂反正”
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最基本的政治基礎,這一點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述。而在“九二共識”中,最核心內容就是“一個中國”。
然而,在現行的台灣地區中小學教科書中,中國史依舊被當成世界史和台灣史並列,在章節安排上,台灣史獨立成章,而中國史則被安排在世界史中,和其他如日本史等放在一起。
盡管今年初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郝伯村和台灣地區眾多知名人士上述台當局,要求盡快對因為李登輝時期和陳水扁執政時期篡改歷史,在台灣地區中小學課本大搞“去中國化”運動,掀起教科書“台獨”化高潮等亂象撥亂反正,將台灣史回歸到中國史中等。但經歷一年的打“太極”后,新一年馬上都要開始了,這些工作卻似乎並沒有被落到實處。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等學者在談到台灣陳明通等學者提到的台灣民眾對“中國人”認同不升反降現象時表示,台灣民眾中出現的對大陸認同低的真正原因就在於過去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的政黨及個人為了利益操弄,且馬當局未能“撥亂反正”所致。
■商簽兩岸文化協議是當務之急
無論是台灣民眾對大陸認同度問題,還是未來啟動兩岸政治對話,有一點,都不應該被忽視,那就是兩岸盡快商簽文化交流協議。
“事實上,兩岸交流已經到了鞏固和深化期了,商簽了18個協議之后的兩岸經濟交流已經邁入‘深水區’,但為什麼經濟合作日益加深背景下,還會出現台灣民眾對‘一中’認同度不升反降?問題就在於文化認同。”台灣大學一位兩岸問題專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說,說到底,經濟合作再怎麼活絡它並不能帶來文化和國家的認同。比如說,大陸現在和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的經濟合作都很好,而且和美國日本等經濟體的經濟合作甚至到了誰都離不開誰的地步,但這些合作不管有多深,也絲毫不能讓大陸和這些國家產生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同樣,兩岸交流如果一直在經貿合作層面加深,而在政治、文化領域徘徊不前,無法突破,那同樣也難達到國家和民族認同。
“海峽兩岸同文同根,中華文化是連結兩岸、融洽感情的最重要紐帶和血脈。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早日簽署一攬子文化交流協議,越來越成為兩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心聲。”上述台灣大學這位兩岸問題專家表示,現在是兩岸關系60年來最好的時期,明年台灣沒有大的選舉,應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力促兩岸文化交流,最好能商簽交流協議,以利文化交流的機制化,增進兩岸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宋淑玉日前在台北參加一個論壇,梳理近四年兩岸文教交流合作時,發現有以下趨勢:參與人數每年都有大幅增長,且“草根性”突出﹔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由最初民間社團主導向官方層面主導發展,兩岸共同創造和主辦了一系列規模較大的文化論壇、文化參訪。
宋淑玉同時指出,兩岸文教交流成果豐碩,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對稱、不穩定、不深入”的問題。站在新起點上,兩岸雙方應以更開放的胸襟和更務實的態度,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向前邁進,早日商簽文化交流協議。
(來源:人民政協網)
![]() |
中國人大 |
|
1、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起舉行 將審議有關任免案等 2、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3、我國擬立法保護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4、全國人大今日審議網絡信息保護決定草案 5、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
中國政協 |
|
1、毛澤東眼中的蔣介石:台灣還是蔣當“總統”的好 2、揭秘:第一個喊出“毛主席萬歲”的人是蔣介石? 3、地球近鄰也可能存在宜居星球 4、毛澤東誕辰119周年 湖南韶山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5、組圖:毛澤東誕辰119周年 珍貴舊照記錄偉人一生 |
中國工會 |
|
1、【關注勞動合同法修改】勞務派遣用工不能成為用工主渠道 要求… 2、關注勞動合同法修改:專家學者呼吁規范勞務派遣 3、京廣高鐵“嘗鮮”之旅 4、北京最低工資標准元旦漲至1400元 國內排第二 5、浙江:元旦起浙江最低工資標准漲13% 最高檔超過上海北京 |
中國婦聯 |
|
1、李連杰:青春不老得益於“扎馬步”和微笑 2、房產信息泄露者被罰不必過度放大 3、11歲腦瘤女孩病故 父母捐獻器官救5人 4、第六屆中國家庭文化藝術節閉幕晚會今晚播出 5、南京女大學生敢創業創成業 |
播客·視頻 |
|||
|
|
時政要聞 |
|
·被網絡舉報的深圳一官員被免 涉嫌為50名親友安排工作 ·財政部:嚴禁公款購買煙酒禮品、公款拜年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在京閉幕 ·我國啟用新版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証 ·歷史資料:夜宿車馬店 |
頻道精選 |
|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
||
|
重要理論 |
|||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
時政資料 |
|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