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綜合報道

揭秘重慶談判很凶險:毛澤東高喊"蔣委員長萬歲"

2012年12月12日09:31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毛澤東(右)與蔣介石(左)在重慶談判時的合影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談判,史稱“重慶談判”。在談判期間,毛澤東曾兩次高呼“蔣委員長萬歲”!

  斯大林逼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國共兩黨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立即拉開帷幕。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當時既是蘇聯國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領導人,他力圖影響這場關系中國命運的大決戰。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正式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即使到1947年春,“冷戰”的格局已趨明朗,斯大林仍然希望維持蘇、美之間的大國合作。

  1945年底,斯大林對莫洛托夫說:“如果說戰前中國的主人是英國人,部分是日本人,那麼,現在中國的主人是美國人。”斯大林還看重國民黨擁有450萬訓練有素、美式裝備的現代化軍隊﹔而中共隻有100萬士兵,訓練和裝備都很差。為了維護雅爾塔體制的穩定,斯大林對日益突出的中國問題,基本上持和美國相同的立場,即:在蔣介石領導下的統一。具體說來,就是國民黨主政,共產黨參政﹔迫使蔣介石進行某些政治民主化改良。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蔣介石看到日本投降在即,立刻發電報給延安,“邀請”毛澤東到重慶會談,解決抗日戰爭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爭執”。還沒等到回電,蔣介石迫不及待地再次發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會談。8月16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復電蔣介石,拒絕關於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邀請”。因為,如果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將有被暗殺的危險。

  8月14日,蘇聯和中華民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簽約。14日晚,日本天皇簽署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終戰詔書》,並於次日向全世界宣告。在這樣的形勢下,斯大林應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王世杰的請求,於8月20日、22日,連發兩份電報給延安,要求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緊急會晤”。電報說:“考慮到日本投降和國共雙方關系的惡化,這次會晤是必要的。”電報還警告說:“不能進行內戰,否則,中華民族的存在將受到危害。因為國際社會和中國人民希望和平,所以毛澤東應與蔣介石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電報還說:“盡管蔣介石挑舋想打內戰消滅你們,但是蔣介石已再三邀請你去重慶協商國事。在此情況下,如果一味拒絕,國內、國際方面就不能理解了。”

(責任編輯:王?、段欣毅)
相關專題
· 人民政協報之春秋周刊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湖南男子因未討到千元工資制造血案
2、公眾才是紅會的最好監督者
3、非法牟利男子盜伐兩株紅豆杉
4、涉黑團伙曾密謀槍殺民警“報仇”
5、檢舉立功潼南建委主任受賄領刑
   中國政協
1、青海11月份來發生數起自焚案 將從快從重判處
2、官員財產公示試點順應民意
3、瑞士手表購買熱中的冷思考
4、日本最新民調顯示自民黨及盟友或大勝
5、莫言獲獎作品《蛙》片段賞析
   中國工會
1、工資支付條例有望明年推出 國企工資調控難出台
2、“工傷先行支付,怎麼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3、為了“青山綠水”
4、第十一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舉行
5、【十八大報告解讀】如何理解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
   中國婦聯
1、王石婚變是與非
2、冬吃紅豆,補血健脾消腫祛濕
3、莫言瑞典“講故事”:我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4、建設美麗中國  激發女性正能量
5、莫言女兒:父親的愛像冰箱裡的燈
   播客·視頻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
   時政要聞
·北京西城區月壇派出所推電子系統辦戶籍手續
·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揭曉 北上廣落選
·南京將舉行多項活動紀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5周年
·安徽首創城管行政調解室探索柔性執法
·遲福林:紅十字會轉型是社會機構改革重要信號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