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仍漫长

2015年11月09日02:4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又是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然而,从目前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比较优势不突出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是产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其规模和实力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成效和农民实际收益。南通市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农业比较收益低。南通市现有的1107个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居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196个,约占总数的18%,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者较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由此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制约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南通市已建和在建的农业园区中,高技术含量的园区占比相对不多,园区产品附加值不高;园区总体规模仍不大,仍需要进一步组合,重整资源,扩大优势,形成集聚优势。

  ———科技创新不活跃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更好发挥龙头作用,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该市龙头企业科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仅为0.96%。一些龙头企业由于科技研发跟不上,缺少精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农产品初加工层面上,加工层次低下,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融资渠道不畅通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渐趋成熟,农业将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逐步增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的流动资金使用具有季节性强、额度大、回收慢的显著特点。而在现今的农村金融体制下,产业化经营主体能得到的资金支持极为有限,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和大户受限于资金不足,难以大规模扩大生产。贷款门槛普遍较高,贷款额度小、利率高、还贷期短,很难适应周期较长的农业产业开发项目。

  ———土地产权不明晰

  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首要特征,产权明晰则是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连接的有效纽带,通过经营权的流转和组合,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由于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征地、变迁、农民互换土地等原因,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农村很多土地权属关系不明确,权属不明的土地则不能进入市场进行流通,阻碍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集中,不能达到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当前农村正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正在推进,但工作推进难度大。

  ———中介组织不完善

  目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和市场销售服务,合作比较松散,真正的利益紧密型的合作组织不多,缺少稳定性,难以抗拒市场风险。

  ———利益联结不牢固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往往因文化素质、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等原因,经常性地出现有意无意地违约或毁约现象。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多数是按合同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属于松散型关系,缺少健全的履约保障机制,双方很难自行建立稳定的、有信用的合作关系。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多数仍停留在购销关系或较低级协议关系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建议:

  (一)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骨干型、成长型和出口创汇型高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集群。

  (二)突出园区建设,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布局,按照“培育一批、壮大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集聚,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向“精、特、深”方向发展。立足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加强园区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突出体制创新,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推广农业产业化多种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联动型、基地带动型等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态势;创新利益联结方式,通过企业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订单农业、股份分红、直补等形式,紧密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末端农户的利益联结。

  (四)突出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赋予农民对承包地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使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成为一种资源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面经营权、经营性集体资产租赁权和农村集体林权流转进入市场交易。

  (五)突出服务保障,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运用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股票上市、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得到实惠。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基地补助、技术补贴和品牌培育。

  (作者马桂祥系南通市政协委员、侯峰系南通市农村经济调查队队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