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5日01:5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西峡口战役是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豫西鄂北会战(日军称为“老河口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主战场在河南省的西峡口(今西峡县)一线而得名。西峡口战役从1945年3月22日日军向南阳地区发动进攻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9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四天结束,共历时152天。其作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晚,故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
西峡口战役正面战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是三月份前哨战;二是四五月份两翼重点出击战;三是六七月份全面出击攻夺据点战;四是八月份准备大举反攻。
据不完全统计,此役中,中国军队共参战12万多人,日军参战近5万人,累计毙伤日军1.5万多人。中日双方军队在西峡口北至马鬃岭、南至淅川县毛堂街150华里宽、30华里深的防线上相继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较著名的有五龙庙坡之战、西峡口阻击战、马鞍桥伏击战、鹰爪山之战、蒲塘———豆腐店之战、大华山防御战等。
中国八年抗战始于北平的宛平卢沟桥,终于河南的宛西芦沟村马鞍桥,史学界称之为“枪起卢沟桥、日落西峡口”。西峡口是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重要战场,是中国军民粉碎日军最后进攻的铁壁铜墙。西峡口战役,战期漫长,战况惨烈,战绩辉煌,它顽强遏制了日军西进的战略企图,有力保障了川陕大后方的安全稳定,充分彰显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鲜明昭示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