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画宗师黄君璧

2015年07月11日04: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黄君璧火了。这是艺术圈和非艺术圈近期流传的说法。

  “事实上,黄君璧火了的事是80多年前,不是最近,只不过由于当时中国一直处在战乱,除了美术圈外,大家顾不上去了解他罢了。”作为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为期2个月“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大型书画作品展的重要策展者之一,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钱晓鸣在谈到黄君璧画展在大陆引起的巨大反响时表示。

  钱晓鸣告诉本报记者,黄君璧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画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与张大千、溥心畬并称“渡海三家”,他们都是1949年左右从大陆到台湾的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

  据钱晓鸣介绍,和张大千、溥心畬相比,黄君璧有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他一生坚持在美术的教育一线,活了91岁,有70年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一线工作,一天没有离开过课堂;二是,黄君璧先生始终坚持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在继承中发展国画艺术,开创了中国画“画白”技艺;三是,黄君璧一生与经典为伴。

  ■20岁就成为中国知名国画大师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在中国国画界,老一辈艺术家都知道黄君璧是个奇人,他出生于富商家庭,按照家庭要求,他的任务就是整天与四书五经打交道,但黄君璧却偏偏喜欢上了国画。虽然黄君璧生活地广州是个典型闽南画派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但黄君璧的国画风格却丝毫没有闽南画派的影子。

  有人说中国国画界起点最高的是黄君璧。主要是因为黄君璧一接触国画,就受到非闽南画派国画大师李瑶屏的影响,起点高是他的最大特点,除了一学画就师从李瑶屏接受经典画作影响外,黄君璧还因为一位有钱的好友家里珍藏有多幅古代经典国画画作,使得他有机会长时间与中国国画中的古代经典打交道,并从临摹经典画作开始起步。

  当然,再多的经典还需要个人努力,黄君璧对国画的爱好超过一切。面对眼前的经典,废寝忘食是他的家常便饭,他对古代中国国画经典画作的临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据长期研究黄君璧国画艺术的钱晓鸣介绍,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由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创办的神州国光社,为了教授国画经典,黄宾虹专门为黄君璧出版了一本《仿古人物山水花鸟画集》,该书中共收集22幅仿古之作。“这在中国画史上是很少见的,一幅临摹的精品对于一个国画家来说已经了不起了,而《仿古人物山水花鸟画集》收集20多幅经典极为罕见,关键是此时的黄君璧才20多岁,其画作就已经足以以假乱真了。”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国画大师级人物,与黄君璧属于莫逆之交。但张大千与黄君璧的认识却充满了传奇。

  据黄君璧先生的女儿、台湾知名画家黄湘詅女士介绍,一次张大千先生到一个地方巡游,在一家字画店里,看到一幅黄君璧临摹的古代经典画作,顿时被吸引住了,以为是原作,便出高价买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是黄君璧的临摹作,此时的黄君璧只有20多岁。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鉴赏大家,张大千将黄君璧的临摹当成原作经典,足以说明黄君璧的国画功底之深。”钱晓鸣说,此后的1930年,张大千在日本东京的一个中日画展上看到了黄君璧先生的《仿石溪幽居图》之后,题诗云:“众里我能独识君,当时俊气超人群。”后来,张大千又说:“石溪一脉,三百年来惟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敬之畏之。”

  ■从与大师们的交往和经典中博采众长

  作为20世纪中华民族享有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收藏家、慈善家,黄君璧是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使者。他的成就在美术界是很有共识的,他拥有传统书画的积淀,技法功底非常深厚。而据黄湘詅介绍,黄君璧不仅坚守中国传统国画技法,还广泛吸收众家之长,尤其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知名的大师们。

  出身传统画派的黄君璧同时深受新派书画的影响,二十几岁就结交了张大千、黄宾虹等书画大家,之后又与徐悲鸿、李可染、蒋兆和等成为同事。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伟东表示,黄君璧在传统山水的创作中功力是非常深厚的,局部语言是非常地道的中国画的一些东西。但其在构图上对空间的把握,山水的宏大叙事方面,又受到西画的一种影响。

  看过黄君璧国画的人,都会注意作品中的流云飞瀑印象深刻。钱晓鸣说,黄君璧先生对中国国画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的白云瀑布,这个画法叫“画白”,尤其是白云与瀑布部分。

  钱晓鸣说,中国古代国画一般没有将白云与瀑布作为主要画作对象的,都是配角,所以在古代国画中,白云和瀑布永远都是静态的,是一种景物搭配作用。但是黄君璧对白云和瀑布的画法,不同于传统国画中对云与瀑布的线条勾勒模式,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他笔下的云是动态十足的,仿佛是飘浮在空中,有一种飘逸的感觉。

  黄君璧笔下的瀑布,和白云一样,不仅来源于他在1949年以前,在大陆“行万里路”的苦心孤诣,他笔下的瀑布与古人最大的不同是有了水的灵动。

  陈履生说,有古人和自然为师,又有当代国画大师们亦师亦友的帮衬,加之黄君璧先生过人的勤奋和才智,使其在抗战八年居蜀时期的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国画家俞剑华在看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展览之后发表评论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隶广东,而豪无岭南派习气,其人豪爽俊迈,有河朔气象。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溪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之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近几年来已取董巨之秀润、李范之峻峭、荆关之雄伟阔大于一炉而治之,其得于古人者如此其博且高,久且深。”

  ■与宋美龄一起以中华文化抵制“皇民化”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黄君璧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国画老师,他和宋美龄之间同样也是亦师亦友。

  据黄湘詅回忆,早在抗战时期,黄君璧在徐悲鸿主持的中央艺术学院任教时,宋美龄就派人邀请黄君璧做她的国画老师,但是被黄君璧拒绝了。据说原因是黄君璧不喜欢攀附权贵。

  1949年以后,黄君璧到了台湾,成为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此时,台湾的艺术都是在日本“皇民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中华文化不占主流。

  为了抵制“皇民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侵蚀与抵触,在蒋介石同意下,宋美龄亲自登门拜访,邀请黄君璧做自己的国画老师,目的就是要向台湾民众宣示蒋介石夫人同样也在学习国画,以此影响广大台湾民众接受中华文化,抵制“皇民化”思想对中华文化的侵蚀。

  黄湘詅说,那时她还很小,她记得每周父亲都要进蒋介石官邸一次,教宋美龄画国画。这样下来,一连几十年,直到黄君璧先生去世前,还不断教授宋美龄画国画。

  黄君璧是个低调的人,他从来不向朋友炫耀自己是宋美龄的老师,反倒是宋美龄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自己师从黄君璧学国画。

  黄君璧为人很自觉,从不给宋美龄添画画以外的麻烦,其实当时黄君璧深得蒋介石与宋美龄信任与尊重。那一时期有很多人托关系找黄君璧,请他在蒋介石或宋美龄面前美言或其他托请,都被黄君璧拒绝了。

  一次黄君璧陪蒋介石和宋美龄去台北大溪写生,山路有些崎岖,蒋介石命令侍卫为他、宋美龄还有黄君璧分别准备一台轿子,由轿夫抬着上山。但黄君璧觉得自己坐在轿子上,让几个轿夫低着头抬自己,于心不忍,于是他坚持不坐轿,而改步行。走了一会,蒋介石和宋美龄发现后面的轿子没跟上来,问怎么回事,知道黄君璧不肯坐轿子,当然深为感动。

  黄湘詅说,父亲画白云有特色一多半是因为对他母亲的怀念。自去了台湾,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黄君璧逝世,他也没能回大陆一趟。而此时,两岸已经开放探亲,但由于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环境,虽然部分开放探亲,但对于自己是宋美龄的老师加朋友来说,依旧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由于担心探亲被别人拿来炒作,可能会给宋美龄带去困扰,直到去世,黄君璧坚持没回大陆一趟,但临终前他却嘱咐家人,未来有机会把自己的画作带回大陆,最好能在大陆进行一些交流。

  按照黄君璧的嘱托,黄湘詅近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赠送了20多幅父亲的画作。而国家博物馆也在馆内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黄君璧绘画作品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