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5日02:44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
塔里木河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新疆,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近50年来,塔里木河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区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经济与生态的矛盾日趋突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一直关注塔里木河流域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2014年9月11日至16日,民盟中央、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机构,组织当地盟内外专家,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与民盟中央原副主席索丽生率调研组就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塔里木河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新疆,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脆弱双重性特点,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突出的水资源与生态问题著称于世。近50年来,随着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日趋突出,特别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胡杨林为主体的荒漠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浮尘、沙尘暴灾害性天气增加,成为塔里木河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区。塔里木河流域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一直关注塔里木河流域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2014年9月11日至16日,民盟中央、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机构,组织当地盟内外专家,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与民盟中央原副主席索丽生率调研组就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工作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开展专家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工作,基本掌握了塔里木河生态系统现状,了解了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客观问题和实际需求。
一、《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情况与成效
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水利厅、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塔里木河流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地点主要分布于流域“四源一干”的南疆5个地州的29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的18个团场。截至目前,国家已下达全部投资计划474个单项工程、投资111.34亿元。累计开工建设单项工程462项,完工460项,完工率99%。
2.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相关指标基本完成、下泄水量的目标基本实现。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目标,总体上,塔里木河流域“四源流”完成输水指标的98.1%,基本完成了规划输水任务和指标。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如果考虑各源流给塔里木河干流供水按丰增枯减的要求,这一目标的完成实际上还有较大缺口。也就是说,塔里木河源流基本实现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的目标与流域处于丰水期有一定关系。
3.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根据长期对塔里木河下游的监测结果:随着生态水的补给,水分条件的改善,塔里木河下游严重衰败的天然植被退化局面得到了有效遏止,荒漠河岸林植被面积不断增加,新增林草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特别是原来几乎寸草不生的河段已为大片绿意盎然的芦苇所代替;生物多样性也提高明显,特别是下游最重要的建群植物胡杨径向生长的速率增大了102%。下游尾闾的台特玛湖水域变化也非常突出。1981年-1988年曾出现连续17年干涸,输水后台特玛湖水域面积比输水前最大时还多了21.7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
二、塔里木河生态存在问题
自2000年以来,国家投资了107亿元资金对塔里木河进行治理,取得了如上成效,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全流域范围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流域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1.塔里木河流域现有水库多是平原水库,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控能力差,应对水情(丰水和枯水)变化能力弱,其原因是限于当时资金和技术条件。虽然在农业灌溉方面平原水库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面积大,蒸发和渗漏量可达到库容的60%左右,而且还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流域合适的地区修建山区水库是必要的。
2.流域管理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已经建立了流域水法规体系和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指导今后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流域管理机构缺乏实际执法权,对水事纠纷问题处理没有力量支撑,缺乏水上公安。另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职能出现了交叉现象,部分责权不明。
源流河绿色走廊生态环境脆弱。
1.孔雀河由于在中上游修了普惠和阿克苏甫大坝及水库,1962年才断流,之前还有水入罗布泊。断流后沿途小湖干涸,胡杨柽柳枯死,在强劲的东北风作用下右岸多被风蚀成雅丹土丘;叶尔羌河是南疆平原水库最多地区,计有大中小型水库46座,总库容15.2亿立方米,拦截总径流量的1/4,下游断流缺水是造成胡杨衰败的主要原因;和田河绿色走廊在科什拉什以下至塔里木河320公里,是联系塔北和塔南的重要通道。而和田河大多数年份都有水补给塔里木河,所以植被覆盖度尚可,但由于砍伐、樵柴、采挖破坏,生长状况不良。
2.克里雅河、车尔臣河等其他非“四源一干”的河流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境况。流域中游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扩大等,导致绿洲下泄水量减少,河流流程缩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加上人为乱砍滥伐,对绿洲外围交错带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且有加剧趋势,后果严重。
下游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堪忧。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虽然有所缓解,但状况依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塔里木河下游段河水矿化度不断升高,加之大量增加的灌区灌溉尾水(农田过剩水分,其含有大量营养盐、农药等),导致水质恶化,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一些抗逆性相对较弱的植物物种率先衰败死亡,抗逆性较强的胡杨、柽柳等也严重衰败、退化。据统计,塔里木河全流域胡杨林面积较上世纪前半叶减少近50%,其中干流区的下游地区减少尤为严重。植被的衰败导致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下降,林下沙地活化,荒漠化程度加剧。
2.流域内打井开荒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下游地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根据《五年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规划耕地面积(1850.88万亩)及2007年现状耕地面积(2467.88万亩),区域耕地面积扩张了617万亩,挤占生态水量高达43.8亿立方米。由于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用水占比高达97%。耕地面积的扩大,使得地表水、地下水被大量开采,不仅挤占了源流区的生态用水,同时由于减少了对干流的下泄水量,导致干流区的生态用水亦无法得以满足。由于流域灌溉面积增加,地下水开采力度不断加大,流域地下水位已出现普遍下降态势。造成地下水开采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部门管控范围不够。由于流域地表水由水利部门调控,而河流沿岸打井开荒是水利部门无权审批的,抽取地下水又是由国土部门管理的,这些都导致对地下水的监控力度不足。同时,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执法能力有限,使得“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难以落实。
3.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主要依靠开都河补给,孔雀河是从博斯腾湖流出,是塔里木河源流之一。近年来博斯腾湖的水位一直在下降,特别是2013年12月9日则下降到1044.98米,接近历史记载以来最低水位,如果再下降将会严重影响孔雀河流域用水。在开都河大山口径流量没有减少情况下造成博斯腾湖水位急剧下降与焉耆盆地近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有关,1950年耕地仅15万亩,引水3.0亿立方米;2010年耕地面积发展到337.5万亩,需水21.1亿立方米,引地表水已不够用,便大力开发地下水;2011年开-孔河流域有机井8795眼,使地下水位从2003年-2008年一直处于下降中,这虽对减轻盐渍化有利,但却减少了地下水入湖补给。地下水位下降加大了河道输水损失,使开都河损失率由6.61趪增加到15.22趪,也减少了地表水入湖补给。
三、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建议
1.着力于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农业用水占据了塔里木河用水量的97%,不但限制了二、三产业的用水,而且也占用了部分的生态用水,是下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下游生态问题,出路和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农业粗放发展方式为集约发展方式。要实施生态退耕,以期减少农业用水,支撑二、三产业发展,并且保证足够的生态用水量。应该着力于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大西海子水库每年下泄3.5亿立方米的水量,能最大限度地用于绿色走廊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南疆地区生活贫困,经济和生产方式落后,少数民族同胞能否共同富裕也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为此,政府要出台并落实促进南疆加快发展的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对口帮扶省市对南疆的支持力度;另外,处于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样都面临着相似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应将这五地州统一纳入南疆发展规划。
2.尽早启动塔里木河治理的后续工程与非工程项目。
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开始实施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对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巩固实施成效,尽早启动塔里木河治理的后续工程与非工程项目,为塔里木河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开展的《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是在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近期治理项目,塔里木盆地实行一、二期等项目实施后进行的。这一规划的批准实行,可以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保护提供依据;《南疆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作为对南疆地区水利建设的指导文件,还需要作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须将开都河-孔雀河与博斯腾湖以及“四源一干”之外的其他河流(如克里雅河、车尔臣河等)纳入规划,并加大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3.加强监管力度,深化体制改革,落实三条红线。
农业超量用水与监管力度不足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因此,要以减少农业用水为主要抓手,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形成以水定产的倒逼机制,以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加强塔管局监管、执法能力,加大对非法开荒、擅自引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控制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将于11月1日施行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处于修改完善阶段,应当考虑将塔河流域的所有河流纳入其中,统一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法授予塔河流域委员会更大权限,强化流域的统一管理,以达到全面节约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目的,防污治污,防患于未然。
4.加强研究与监测,为塔里木河治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支撑。
科学研究不仅为塔里木河的治理与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其提供了科技支撑。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库在《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中十分受重视,但由于很多河流地处高寒山地,普遍存在地质结构复杂、巨厚的覆盖层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如何使水库、水电站兼顾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多个目标,如何优化调度方案、提高生态用水的保证率也需要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逐步解决;与地表水库相比,不少专家认为新疆地区绿洲上游的地下蓄水库容大、分布广,能有效减少水面蒸发消耗,具有效益高、投资少、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建设地下水库,结合地下水的合理开发,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山区水库和地下水库,能够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加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能力建设。如何联合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做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将会是今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组成员名单
徐辉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
索丽生全国人大原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
邓铭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
吾买尔江·吾布力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
吴会劲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
尤江斌自治区政协委员、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卫红(女)民盟新疆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
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海量民盟新疆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朱成刚民盟新疆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