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眼发现古建之美

2015年06月05日02:4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在北京崇文门新世界百货附近上班,让孙传东觉得是不小的福利,“这个建筑采用斗拱设计,看着特别亲切。”出生在北京胡同的孙传东,对古建有一份别样的感情。

  真正提升孙传东的古建审美,源于14年前,他在一次胡同写生中的发现。

  孙传东本职是金融工作者,就职于北京一家银行。爱好所致,业余时间他收集了些中国传统建筑的绘画素材,梦想将来开一家装修设计公司,走东方文化风格。一天,他在干面胡同13号写生时,在门洞内发现了一处十分隐蔽,但装饰精美的地方。

  好奇心驱使下,孙传东带着临摹的图案,登门拜访古建专家,方得知,这处隐蔽却美极的地方,叫做“象眼”,这种装饰艺术在古建研究中还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象眼位于古建筑的哪个部位?有什么艺术价值?孙传东决心填补这个空白。在接下来的14年里,他踏遍北京几乎所有胡同,在与推土机赛跑中,抢救性留下唯一一份北京老宅的象眼与砖雕艺术手绘全景记录,其中经典象眼图179张、砖雕图84张,并写成《北京老宅的象眼与砖雕艺术》书稿。

  “象眼是古建筑构建中,因为结构自然组合围合而成的三角形空间,分五花象眼、门廊象眼、垂带象眼和腮帮象眼,其中,施以装饰的是五花象眼和门廊象眼。”孙传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象眼则是胡同灰色美的内在凝聚点。

  孙传东的名片上,写着“象眼艺人”孙传东,右下侧印着一幅他手绘的象眼装饰画。“这幅图案是‘赵州桥的传说’,非常精美。”孙传东告诉记者,走在宅子里,抬望眼,看到两幅画,让他赏心悦目,与“赵州桥的传说”对称的,是一幅“钟子期听琴”,灰雕的浮雕,从工艺上看,十分精美。

  在孙传东看来,象眼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更是主人审美情趣以及人生美好愿望的表达。在象眼装饰上,题材包括吉祥花卉、博古器物、古典故事等,不仅记录主人的印迹,更赋予古宅院以灵魂。

  已故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孙传东:“象眼与砖雕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精雕细刻的砖雕显而易见,而象眼则是很不引人注目的部分。但我们的哲匠先贤却并未轻视这方寸之阵地,在此施展了雕刻与绘画之才华,为整座建筑增光添彩。今有古建同好孙传东先生,费了许多心力,将象眼与砖雕艺术研究整理,汇集成册,既保存了一些已经或行将消失的珍贵资料,又能引起人们对这一古建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视,可谓功莫大焉。”

  在孙传东的《北京老宅的象眼与砖雕艺术》书稿里,200多幅他手绘的象眼及砖雕图案,记录着北京老宅的象眼文化,也呈现着人们古已有之对建筑审美的追求。

  每一幅图案都富含文化。“这是德胜门外大街永兴胡同15号蛮子门洞内的五花象眼水墨丹青装饰,极为罕见,左上角的图案是两个小童斗蛐蛐,表达童趣,右上角是一对站在梅梢上的鸟,寓意喜上眉梢或有情人终成眷属,左下角是老翁问童子,表现老翁热爱自然旷达的性格,右下角是两位道人边走边谈,暗示主人崇尚清静无为的人生境界。”这200多幅图案,有些孙传东已领会,但“很多故事还无解”,他只能在绘画完成后,做个简单的备注。

  在不断的探寻和求知中,孙传东不仅对古建审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没有虚度和辜负周围的一切。

  “有文化的建筑才有生命。”工作之余闲暇时,孙传东喜欢翻看这叠厚厚的画稿,揣摩古人的审美情趣,更希望将象眼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让其为现代建筑美学带来启发,“比如象眼体现的细节的魅力,不仅外表上要大气,细节也要做到精致。”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