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的生态思想(一)

2015年05月28日08:2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或说是宋国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从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墨学在中国兴盛了数百年之久。

  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论,其学说中的主要观点(兼爱、非攻、尚义、节俭、非乐等)与现代环境保护理论有许多相关联之处,对处于生态困境中的当代人类有着深刻的启迪。《墨子》的环境伦理思想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墨子》的

  环境伦理思想,对于当今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鲜明的特点是:倡导兼爱天下;尚利贵义;反对攻伐;追求天下公利;他的一切主张均以平等、大利为归宿。

  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节用(中)》

  墨家以为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而不要过分地剥夺自然资源,主张节用。墨家关于不要过度剥夺自然的思想通过其尚俭节用的思想反映出来。上文的意思是各尽所能,从事生产,而消费则以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为限,超过这个限度,对老百姓不利的消费就算是浪费。

  墨子提倡节俭,自己先身体力行。他自称“量腹而食,度身而农”。弟子自述在墨子门下穿的是“短褐之衣”,吃的是“藜藿之羹”(《鲁问》)。墨子已有了“北方贤圣人”的盛誉,出远门还要步行。《庄子·天下》篇说墨子“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鼓桥为服(穿木麻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可见,节约尚俭是墨家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一个基本思想。

  节用的另一体现是非乐。墨子主张在文化娱乐上也要节约,他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是“弦歌鼓舞,习为声乐”(《墨子·公孟》)。墨子认为,乐器的翩造、音乐的演奏和欣赏,要耽误生产、浪费财物,是劳民伤财,对百姓有害无利。节用、非乐等思想都是对社会财富的节约爱惜,物质财富来源于自然,自然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过度地消费、炫耀性消费,迫使人类压榨自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甚至导致生态灾乱。

  墨子提倡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等

  理念,都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其中以“节用”有最明显的环保意识,他主张经费紧绌的诸侯国国主,要节俭、节约,不要搞厚葬,又主张爱护粮食,爱护农民等,须知那个年代的诸侯葬礼非常隆重,耗去不知多少人的口粮、衣料、器皿,还有活生生的奴隶要殉葬等,这都是非常浪费且不人道的封建习俗。

  在当时一片趋炎附势投向诸侯以求富贵的风气之中,难得墨子一士谔谔,肯为中下层人士出头,虽则始终得不到诸侯的接纳,但相信也救过不少性命,曾经造福人群。

  “天志”、“非命”和“人性论”是《墨子》环境伦理的世界观基础。专家认为,对“天下大利”的追求是《墨子》环境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探讨“顺天”和“应人”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墨子》环境伦理的运思路径;以“兼爱”、“交利”为前提,以“节用”、“节葬”为措施,以“非攻”、“反战”为保证是《墨子》环境伦理的实现途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如何汲取和借鉴《墨子》的环境伦理思想,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高志民操佩)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