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应向服务区域经济“转型”

2015年05月20日10:2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现代职业教育通过构建科学的发展定位、合理的专业设置、情景化的实验实训课程、贯穿终身的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瓶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一方面,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双重压力”的并存,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严重,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多样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成为当务之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职业教育层次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共同的着力点是弥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短板。

  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一是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应用型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瞄准建设成为应用型大学;二是专业学科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专业学科,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三是服务面向定位,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四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直接为生产生活一线工作服务,既要促进学生学术、技术和职业能力三者的结合,又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二,面向行业产业设置学科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学科专业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学科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度等产业结构改革和发展相衔接的专业体系,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打破固有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以职业能力结构为本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胜任基层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教学体系中,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第四,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要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广泛地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等建立联合培养关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大量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工作现场的实习。

  第五,“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要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高校不仅要从企业行业中聘请优秀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而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实践培训。比如山东英才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为55%,还聘请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200多人。

  第六,科研工作的应用性。职业教育的科研不以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而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于行业企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造,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系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