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1日05: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新常态。当前农村信访工作在新形势下,亟须以新思维面对新问题。
农民权利意识增强诉求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员干部受监督制约不断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老百姓关注新闻,关注政策法规,尤其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政策更是仔细研读。年轻一代的农民拥有更宽广的视角,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网络、电视、各种新媒体开始影响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笔者所在的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某镇,有年轻农民上访带着iPad拍摄的照片,反映中心村公共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农民对自己的权益维护的注重,对身边的干部作风问题,社会不公问题,不再像以前敢怒不敢言,信访数量也呈逐年增多之势。
与此同时,农民信访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以阜阳市为例,2009年以前,信访问题集中在农村提留款,基层干部作风问题。2010年以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征用赔偿、农村建房、中心村建设及农村低保救助领域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问题时有发生,基层干部素质水平不高、作风官僚、工作效率低、对信访案件推诿拖沓、收受贿赂等现象成为农村信访的最大原因。
法治观念薄弱
趋利性信访居高不下
由于信访考评机制的不尽合理,信访的数量,尤其越级上访、非访数量,影响地方政府领导政绩,甚至以此“问责”,不少上访人摸到政府的软肋,提无理过分要求,得到满足后,开始长期重复上访,以谋取利益。尤其在两会、春节期间,上访成为高发期,还有一些上访人,私下说“缠一缠,闹一闹,回家过好年”。
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愿意通过法治化途径解决。一方面司法程序周期长、门槛高,老百姓不愿意打官司。另一方面,在老百姓的观念中,权力至上,什么问题,领导一句话就解决了,信访解决快,政府领导是万能的,政府什么事情都能包办。
农民的信访容易引发群体效应。一个村庄的一个人上访,会引起同村其他人上访,一部分上访也会带动一群人上访,一个群体上访谋取到权益,会引发其他群体的效仿。一部分老乡村医生、老民办教师、老畜牧员解决待遇后,继而引发其他群体纷纷要福利要待遇,政府面临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
面对农村信访新问题工作思路待变革
面对当前农村信访中的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以全新思维来面对解决,即法治的思维、群众的观念、包容平和的心态。
首先,领导要有法治思维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缺少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能力,面对群众的死缠烂打,松一松口子;在面对一些群众无理要求时,为了息事宁人一口答应;有的领导不仔细了解当事人情况,仅听一面之词,就做出调查处理的批示,造成本已终结的信访案件,信访人又拿着领导的批示当成“尚方宝剑”再次缠访。对待信访问题,不能因为是“弱势群体”就给予超越法律政策界定的救济,不能因为是“强势群体”就给予超越法律规定的惩处,要坚持原则性,敬畏法律的权威性。
其次,应该看到很多信访之所以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没有依法行政。尤其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基层干部及村居主任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按规矩办事,使很多国家好的政策在基层走样,群众意见比较大。最初群众上访,也非常信任政府的承诺,但久拖不决、推诿扯皮造成一部分群众越级上访。
所谓依法行政,一要职权法定,政府行为皆于法有据;二要加大对公权者的监督。目前,国家对省、市(县)区地方领导的巡查和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对于根植于基层的乡镇的监督还不够,尤其缺少对直接面对农民的村居主任的制约和监督措施。要加强对乡镇基层的排查和反腐力度,对于农民信访反映问题较多的基层干部,纪检部门要驻村驻镇办案;三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的村(居)民委员组织和选举的法律法规,依法选举,不断优化选拔方式,让村民真正选出自己信得过的村居干部;四要规范村居务管理工作,加强村务公开。文化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向村居倾斜。村居主任直接接触群众,其法律政策水平直接影响群众,要想方设法全面提高村居主任文化素养和法律素养,在农民中树立良好的风向标作用。只有多方合力,让农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感受法治的公平正义的力量,法治的作用和力量才会在全社会中凸显。
第三,处理农村信访要有群众观念,对群众要有感情,要有责任,对受到利益侵害的上访群众要深刻理解其委屈、心酸和艰辛。即使对无理闹访的群众也不要视为刁民、蛮民。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农民付出过巨大的牺牲,在当前政策和利益调整的改革期,要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古语说:无不化之民。只有不善治的国家,没有不善的人民。要真心倾听群众的心声诉求,耐心疏通群众的怨气,认真解决群众的问题,展示政府为民务实的形象,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
最后,要有包容平和的心态。在当前,一些地方将信访视为不和谐之音,逢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期间,对信访群众实行严密监察;在上级领导来视察时,迅速清理信访群众;很多领导都将信访视为“家丑”捂着、盖着,花费巨大成本。上访自古就有,在任何社会制度和国家里都存在。尤其面对我国改革的关键期,社会利益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有各种群众表达利益诉求,这是社会改革的正常产物。从另一方面讲,农民群众遇到矛盾困难去找政府,也是社会文明和民主进步的表现。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在面对农村信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唯有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全新的思维面对,公平正义的强国梦想才不会遥远。
(作者系安徽阜阳市颍东区政协委员、农工党阜阳市颍东支部副主委)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