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的“另类”起源

2015年01月15日03: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顾颉刚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他曾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多册史学巨著《古史辨》。该书体现了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史学界崛起的“古史辨派”的疑古辨伪的精神,展示了“古史辨派”用中西结合的“历史演进的方法”,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部有影响的著作。

  不过,如此有影响的《古史辨》一书的起源却颇具戏剧性。据冯友兰回忆,顾颉刚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戏,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顾颉刚就出校到大街上看各戏园贴的海报,并选择前往。不过,顾颉刚并不只专注于听戏,而是对戏中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当时,有很多剧场都表演同一出戏,但每出戏在细节上都有所不同。顾颉刚由此得出结论:某一出戏,越是在历史上晚出现,它讲述的那个故事就越详细,枝节也越多,内容更加丰富。这说明,故事“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此顾颉刚认为,“故事是人编出来的,经过编的人的手越多,内容就越丰富,古史可能也有写史的人编造的部分,经过写史的人的手,就有添油加醋的地方,经过的手越多,添油加醋的地方也越多。”

  后来,顾颉刚把他从听戏中得出的结论在研究中逐步完善,并最终将此结论演化为《古史辨》编辑的基本思路。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