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建筑产业化成共识
2013年11月11日08:53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7日下午,全国政协召开第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是推进建筑产业化。“大家畅所欲言,达成共识。”俞正声主席宣布座谈会结束时,已是傍晚六点钟。显然,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仍意犹未尽,步出会场的他们还在边走边谈。尽管座谈会上每位发言人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大家有一个共识且都在呼吁:建筑产业化是时候了。
绿色建筑要从源头做起
“新建建筑中,工业化建筑的比例,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以达60%以上,日本比这还要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建筑还只是刚刚起步,其比例不到1%。”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齐骥的情况介绍让不少政协委员愈发感受到推动建筑产业化的迫切性。
作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顺天通集团总经理田在玮清晰记得,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曾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发文,从规划到节地、节水、节材,包括集约化、工厂化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传统建筑产业占全部能耗快到一半了还不研究?雾霾什么时候能够消除?现在到时候了。”
多年持续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九三学社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提案”,并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对这个调研课题做过深入研究,在发言中多次引用例证。比如,香港房屋署对473栋产业化住宅作过统计,后续维护费用降低95%。“我对这个数据产生过质疑,专门请深圳市建设局的同志帮着查,把原始的表都寄给我了,就是降低95%。”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毛大庆从本企业这几年在建筑产业化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一组数据:如果用45%的预制化率施工一个项目,工地扬尘比传统人工施工减少60%以上。全国按30%推广建筑产业化,节水将达6亿吨,相当于54个西湖的含水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产业化何以做到半截就销声匿迹了的原因:人口红利还在吃、住宅商业化、建造模式分散、国家政策没有跟进。“劳动力成本的倒逼,环境和资源的倒逼,都在逼着我们必须搞建筑产业化。最关键的是,建筑产业化关联着民生问题。现在老百姓对住宅寿命和居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了,用传统方式造出来的房子,管道的问题、漏水的问题、维修的问题,对居民而言,都是大问题。”黄艳委员表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而现在推动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是从尾巴上推,没有从头上推。“无论是资源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从根儿上讲都是工业化不足造成的。我建议把建筑产业化上升为国家重大方针来推。”
政策要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筑产业化在我国仍处星火之状。据齐骥介绍,现在,相当数量的城市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士对推动建筑产业化表现出极大热情,已有十几个城市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希望加入试点行列。看到了星火燎原之势的齐骥,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直言:我国当前发展建筑产业化,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现有政策也不能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座谈会上,大家对推动建筑产业化可能面临的困难做了深入探讨,建议先从保障房做起,通过鼓励政策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在公司里主管建筑产业化。“现在政府有一些激励的政策,但激励的政策要分类,针对高端的商品房怎么激励?对保障房怎么考虑?保障房也是不一样的,保障房有限价,政府就要有成本补贴。我们上海是补3%,集团下面房产商老总说,你让我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平讲述了他在香港的一些实践经验。香港对开发商投资的产业化住宅出台鼓励政策,容积率可以放大1%,外墙有一部分面积豁免,不算在容积率内,但实际上可以把它建造出来卖。这种由政策主导的市场化行为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由增加面积所产生的利润来平衡做预制件所增加的成本,如此一来开发商才有动力来开发有个性的产业化住宅。孔庆平委员认为,国外发展建筑产业化的经验我们可以有所借鉴。
毛大庆建议政府要注重销售环节,通过政策来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比如减免印花税。他说,消费者愿意买,开发商就愿意干,这是良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缪昌文在座谈会上一再强调对建筑产业化一定要着眼长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1985年,建设部派缪昌文等6人到丹麦学了一年工业化建筑,没想到回国后,预制工业不存在了,大家只好转行。今天提到这段历史,缪昌文仍唏嘘不已。他说,“我们要吸取以前的教训,一旦国家政策定下来,所有的措施都要跟上,要坚持下来,不能搞一段时间就停掉。”
加强标准和规范的集成性研究
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正如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所言,建筑产业化要考虑四个着力点:经济链、政策链、技术链、知识链,特别是要着力打造技术链。他认为推动建筑产业化,实质是推动并实现传统建筑行业向科技密集型、创新型行业转型。
毛大庆坦言,目前,社会上对建筑产业是高科技产业认识不足,这个产业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高科技含量。万科集团用6年时间研制出来的套桶灌浆胶技术就得了德国大奖。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考察过多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他总结了日本住宅技术发展趋势的变迁。“没有推广模数之前,日本全国只有2000种规格的部件,推广模数化以后,一个工厂就能生产1.2万种部件。给设计者更大的自由,建筑多元化,丰富多彩,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建筑产业化,核心是标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昌生表示,当年他从学校毕业开始设计建筑的时候,梁、板、柱所有这些承重构件国家都有标准有图集,厂房的外墙、屋顶也都可以预制。遗憾的是,现在即使有标准也是碎片化的,行业的、地区性的居多,他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全国性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说到建筑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大家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海燕寄予厚望。不过,林海燕委员似乎也有些无奈。原来,国家建研院改制后是企业,现在做规范,住建部给的经费,开一次规范审查会就没了。有时做标准,还得靠企业出钱。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多来自民主党派或无党派界别,他们有的是建筑产业化的一线实践者,有的是建筑产业化的资深研究者。每位委员或专家发言时,俞正声都会就一些关键性问题与其进行深入交流。俞正声十分关注建筑产业化标准规范的科研工作,他希望国家建研院在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强标准规范的集成研究方面能够牵好头。
(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编:唐芊尔(实习生)、申亚欣) |
相关专题 |
· 双周协商 |
![]() |
中国人大 |
|
1、取消公费医疗对养老金并轨有何启示 2、黑心商贩销售伪劣种子坑害农户 3、应张德江委员长邀请 韩国国会议长将访华 4、湛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 5、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习近平张德江等出席 |
中国政协 |
|
1、高龄老人盼望高龄津贴并入养老金发放渠道 2、“经济体制改革与顶层设计主题座谈会”在京举行 3、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工作最重要的不… 4、“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北京2013”举行 5、阿根廷副总统兼参议长布杜会见王钦敏 |
中国工会 |
|
1、港珠澳大桥首梁成功架设 2、秦皇岛破获一跨省作案盗窃团伙 3、全总:将推动地方政府普遍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 4、长春站站舍改造工程结束 5、呼和浩特站完成2013年旅客运输任务 |
中国妇联 |
|
1、组图:上海女交警歌舞宣传“文明出行” 2、婴幼儿科学喂养 辅食添加有顺序 3、组图:“童梦圣诞季”北京精彩上演 4、巾帼圆梦在行动志愿服务暖人心 5、西张麻村的美丽新生活 |
播客·视频 |
|||
|
|
时政要闻 |
|
·李立国: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下放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权限 ·齐凤霞:将对贫困归侨侨眷建档 进行有针对性帮扶 ·住建部:北京市北沟村等28个村庄为首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 ·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广西75%外资由侨胞、华商引进 ·北京公布108个“小产权房” 已拆25个(附表、示意图) |
频道精选 |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
||
|
重要理论 |
|||
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法治意义 常修泽: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
时政资料 |
|
●俞正声活动报道集 ●刘云山活动报道集 ●王岐山活动报道集 ●张高丽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