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苏华: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先行
2013年05月06日10:41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进一步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深刻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未来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包含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梦,也包含着各行各业的科学发展梦。强国方能富民,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梦”,无疑是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有赖于教育先行,有赖于教育奠基。
一、“教育梦”是强国富民的“育才梦”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围绕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多规格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宽广舞台,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努力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在人才培养体制上,既要重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忽视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我们国民教育体系,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促进普通高等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推动高考分类考试改革,增加一次“职教高考”,考试内容应侧重于技能水平考试,文化课内容应不高于30%。
二、“教育梦”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学有所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两基”,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跨越。但是,在条件艰苦的中西部地区,有些孩子上小学、中学都很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十分盼望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然而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匮乏,很难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需要。破解我国教育面临的这些难题,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切实保障共和国的每个孩子都有学校可上,并且上得方便、上得起、上得好。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和本质要求。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职责,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府全面统筹、财政全额预算、教育规范使用的长效机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大面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更大的力度扶助特殊群体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同时,在教育硬件设施标准、人才配置标准、财政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公平和均衡;提倡和鼓励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分流到同区域薄弱学校工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做到校际公平;各级政府应切实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均逐步纳入考核范围,开展逐级考核。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教育梦”是立德树人的“创新梦”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梦”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为此,我们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探索和试验,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认真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多元发展、特色发展。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各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均应得到高度重视,探索形成一条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支持有条件的中学与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鼓励发明创造,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拓展高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实践好、实现好新时期的“教育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
(责编:申亚欣、肖红) |
![]() |
中国人大 |
|
1、黔桂交界小车坠崖4人遇难 柳州人大副主任殉职 |
中国政协 |
|
1、养老床位已达390多万张 2、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揭晓 3、凤凰吊桥侧翻约20人落水游客曾在桥上使劲摇晃 4、广西南宁:打造北部湾台资新洼地 5、4个不同来源流感病毒重配成H7N9 |
中国工会 |
|
1、遂平侦破“被劫持”案 2、新乡“红河”事件再敲水污染警钟 3、秦皇岛一农民工发明获国家专利 4、倪志福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胡锦涛等前往送别 5、“不买房进班房”是对法律的误读 |
中国妇联 |
|
1、挡住性侵儿童“洋外教” 监管要给力 2、2012中国优秀经济女性榜单 3、2012中国经济女性年度创业人物榜单 4、幼儿园遭投毒幼女系留守儿童 曾哭求母亲带其进城 5、上海“妇女之家”成预防禽流感新阵地 |
播客·视频 |
|||
|
|
时政要闻 |
|
·央企领导近期任免汇总 中盐、中农发等董事长易人 ·广西高院:法官私会当事人一律停职审查 ·曹建明:推进专门型检察队伍建设 ·农夫山泉发布会疑团未解 主管部门不该“躲猫猫” ·海南启动2013年我国最大规模赴南沙捕捞活动 |
频道精选 |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
||
|
重要理论 |
|||
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法治意义 常修泽: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
时政资料 |
|
●胡锦涛活动报道集 ●吴邦国活动报道集 ●温家宝活动报道集 ●贾庆林活动报道集 ●李长春活动报道集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李克强活动报道集 ●贺国强活动报道集 ●周永康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