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参政议政 视察调研 提案工作 民主党派 统战新闻 热点专题 地方政协 委员面对面 综合报道 视听新闻 政协论坛 图片新闻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警惕“台湾主体论”弱化民众对是“中国人”的认同

2012年12月29日02:33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大后天,我们将迎来2013年元旦,这对于两岸关系来说,新的一年,两岸民众会有着更多的新期待。

  ■警惕“台湾主体论”弱化民众对是“中国人”的认同

  虽然新年新气象也可以用在对两岸关系的憧憬上,不过,对于半个月赴台北参加两次关于两岸关系的研讨会和论坛的北京一位台湾问题专家来说,既感到兴奋、欣慰,又感到一种莫名的“不悦”。

  “我感到欣慰和兴奋的是,无论是‘台北会谈’论坛,还是‘两岸关系发展之新情势与展望研讨会’,我看到了以前没有过的现象,不仅仅是会议有国台办副主任和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一级的官员参加,实属少见,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除了国共两党智囊与会外,还有民进党重要智库人士参加。”上述这位台湾问题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可以说这两个会上,国共两党和民进党具代表性人士几乎都出席了,各自的主张虽然针锋相对,争论不已,甚至迭有冲突,但难能可贵的是,与会人士多理性论事,愿意倾听异议,尝试化解歧见,打破过去意识形态造成的深沟高垒,展开新的互动模式。

  不过,两次会议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引起了上述这位专家的深思。

  据了解,在这两次会上,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等学者相继引证民调数据,指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经济日益密切,但台湾却出现一些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国人”的认同不升反降现象。

  “在这两次会议上,我不止一次听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近几年台湾青少年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有所降低。”上述北京这位台湾问题专家表示,在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加深,文化和人员来往不断增多的背景下,这样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暴露出‘台湾主体论’对台湾民众的影响。”

  这位专家表示,从李登辉开始搞“一边一国”,到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台独”和“一中一台”,高调叫嚣“去中国化”,不仅言论上,他们更体现在行动上,要和“中国”划分界限,台当局从2008年两岸恢复制度性协商到现在,也仍然在不断强调“台湾主体”意识,这就造成了在一些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出现了对自己是“中国人”认同的下降。“而且这种现象弄不好还会进一步蔓延。”

  ■台当局应彻底“拨乱反正”

  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基本的政治基础,这一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述。而在“九二共识”中,最核心内容就是“一个中国”。

  然而,在现行的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中,中国史依旧被当成世界史和台湾史并列,在章节安排上,台湾史独立成章,而中国史则被安排在世界史中,和其他如日本史等放在一起。

  尽管今年初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前负责人郝伯村和台湾地区众多知名人士上述台当局,要求尽快对因为李登辉时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篡改历史,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课本大搞“去中国化”运动,掀起教科书“台独”化高潮等乱象拨乱反正,将台湾史回归到中国史中等。但经历一年的打“太极”后,新一年马上都要开始了,这些工作却似乎并没有被落到实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等学者在谈到台湾陈明通等学者提到的台湾民众对“中国人”认同不升反降现象时表示,台湾民众中出现的对大陆认同低的真正原因就在于过去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的政党及个人为了利益操弄,且马当局未能“拨乱反正”所致。

  ■商签两岸文化协议是当务之急

  无论是台湾民众对大陆认同度问题,还是未来启动两岸政治对话,有一点,都不应该被忽视,那就是两岸尽快商签文化交流协议。

  “事实上,两岸交流已经到了巩固和深化期了,商签了18个协议之后的两岸经济交流已经迈入‘深水区’,但为什么经济合作日益加深背景下,还会出现台湾民众对‘一中’认同度不升反降?问题就在于文化认同。”台湾大学一位两岸问题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说到底,经济合作再怎么活络它并不能带来文化和国家的认同。比如说,大陆现在和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的经济合作都很好,而且和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的经济合作甚至到了谁都离不开谁的地步,但这些合作不管有多深,也丝毫不能让大陆和这些国家产生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同样,两岸交流如果一直在经贸合作层面加深,而在政治、文化领域徘徊不前,无法突破,那同样也难达到国家和民族认同。

  “海峡两岸同文同根,中华文化是连结两岸、融洽感情的最重要纽带和血脉。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早日签署一揽子文化交流协议,越来越成为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心声。”上述台湾大学这位两岸问题专家表示,现在是两岸关系60年来最好的时期,明年台湾没有大的选举,应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促两岸文化交流,最好能商签交流协议,以利文化交流的机制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宋淑玉日前在台北参加一个论坛,梳理近四年两岸文教交流合作时,发现有以下趋势:参与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增长,且“草根性”突出;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由最初民间社团主导向官方层面主导发展,两岸共同创造和主办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文化论坛、文化参访。

  宋淑玉同时指出,两岸文教交流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对称、不稳定、不深入”的问题。站在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务实的态度,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迈进,早日商签文化交流协议。

(来源:人民政协网)

新闻检索:    
   中国人大
1、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今起举行 将审议有关任免案等
2、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3、我国拟立法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4、全国人大今日审议网络信息保护决定草案
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政协
1、毛泽东眼中的蒋介石:台湾还是蒋当“总统”的好
2、揭秘: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3、地球近邻也可能存在宜居星球
4、毛泽东诞辰119周年 湖南韶山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5、组图:毛泽东诞辰119周年 珍贵旧照记录伟人一生
   中国工会
1、【关注劳动合同法修改】劳务派遣用工不能成为用工主渠道 要求…
2、关注劳动合同法修改:专家学者呼吁规范劳务派遣
3、京广高铁“尝鲜”之旅
4、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元旦涨至1400元 国内排第二
5、浙江:元旦起浙江最低工资标准涨13% 最高档超过上海北京
   中国妇联
1、李连杰:青春不老得益于“扎马步”和微笑
2、房产信息泄露者被罚不必过度放大
3、11岁脑瘤女孩病故 父母捐献器官救5人
4、第六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闭幕晚会今晚播出
5、南京女大学生敢创业创成业
   播客·视频
六大为何远赴国外召开六大为何远赴国外召开
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
   时政要闻
·被网络举报的深圳一官员被免 涉嫌为50名亲友安排工作
·财政部:严禁公款购买烟酒礼品、公款拜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京闭幕
·我国启用新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历史资料:夜宿车马店
频道精选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法治意义
常修泽: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虚拟经济并不创造真实财富
   时政资料
      ●胡锦涛活动报道集
●吴邦国活动报道集  ●温家宝活动报道集
●贾庆林活动报道集  ●李长春活动报道集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李克强活动报道集
●贺国强活动报道集  ●周永康活动报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