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政協全會委員熱議現代農業發展

2015年02月03日02:54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五谷豐登,糧食滿倉,農民開懷。2014年,農業大省黑龍江糧食再獲大豐收,實現了十一連增,預計總產1352億斤,持續保持全國第一,增量佔全國增產總量近50%,農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然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僅要保持糧食產量,更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黑龍江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一份份大會發言、一件件政協提案,凝結著委員們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社會化

  生產經營方式的專業化、社會化是現代農業的本質特征,社會化是分擔責任、分散風險、匯聚財力的必然道路。省政協副主席陶夏新在大會發言時提出在“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進一步注重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專業化、社會化。

  “金融機構要負起歷史責任,抓住歷史機遇。”陶夏新建議各類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服務農業的小額農貸產品,簡化貸款手續,優化惠農服務。

  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主途徑。陶夏新建議,形成農業保險網絡,建立保險基金,不斷增加參保的農戶,盡可能地提高保障程度,就能夠實現分散風險的基本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社會化。他提出,期貨公司可以通過與銀行的協定,抵押交易合同,由銀行開出信用証保障農戶購買種子、化肥、油料甚至農機具等農資。通過社會化服務,實現種地不花錢,秋后由銀行統一結算。

  ■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黑龍江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正在穩步開展。但是,市場導向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有關房屋、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產權的市場化還沒有啟動,農村產權進入市場規范化交易的渠道還未建立﹔產權交易機制不規范、體系不完善﹔產權流轉渠道不暢通、程序不健全﹔金融保障制度不協調、服務體系不配套。

  對此,劉清泉委員建議,完善產權改革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積極確定試點,總結經驗,帶動整體改革﹔協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建立區、縣直接領導、鄉鎮組織實施、村組具體操作、部門搞好服務的工作機制,為改革順利有序進行提供組織保証。

  劉清泉呼吁,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工作,認真做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新增耕地和農戶宅基地等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確權登記工作,通過確權來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管理為主要內容,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將除承包土地以外的集體資源性和經營性資產,作股量化到村集體組織成員,成立新型經濟組織,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力促糧食加工產業提檔升級

  黑龍江省是產糧大省,有充足的原料保障。然而,糧食加工產業技術落后,加工深度不夠﹔規模偏小,整體實力不強﹔經營粗放,品牌效應不響﹔融資困難,發展資金不足﹔政策缺失,配套服務不全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賈冑委員給出對策:整合資源,增強競爭力。制定糧食加工產業發展規劃,推進糧食加工產業提檔升級﹔依托龍頭企業,培育“非轉基因”特色品牌﹔積極發展營養保健和休閑食品的生產﹔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聯合協作,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實現原料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提高附加值﹔打造各具特色的糧食工業園區,培育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的糧食加工企業,“吃干榨淨”出精品﹔整合各行政部門有關資金、項目、政策等優勢要素,形成扶持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合力。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編:曾偉、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