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全國政協委員熱議依法治國

楊朝英

2014年10月25日10:3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讓法治的陽光照進每個人的心裡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其中包括立法工作者。這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備受鼓舞。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國家立法機關,作為立法工作隊伍中的一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闞珂表示,機關正在組織深入學習四中全會精神,感覺“擔子更重了,要求更高了”。

  闞珂對我國法制建設脈絡和走過的道路,從理論和實務上,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個任務已經完成,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已有法可依。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闞珂認為,這與國家的發展階段是相適應的。

  我國的法制建設進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闞珂指出,1954年制定《憲法》后,緊接著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提出,要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嚴格地遵守法律。后來,受“文革”影響,國家立法工作基本停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重要轉折點。“那次會議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文革”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議程上來。”在闞珂看來,剛剛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對依法治國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又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前景在召喚,但一切重在落實。作為立法工作者,闞珂敏銳地捕捉著法治在各個國家的訊息。不久前,他剛剛參加了《安全生產法》的修改工作,這項工作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任務之一。他給記者講了他帶隊到德國調研安全生產時的一個小插曲。“我問他們,如果企業不執行法律,你們怎麼應對?德國人卻不可理解,他們反問我,‘怎麼會有企業不執行法律呢?從未聽說過。’調研中,他們對企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政府官員也要受到處理的做法表示不理解。”

  “從長遠也是科學地來看,企業出了安全問題,第一責任應該由企業來承擔。但目前修訂后的《安全生產法》,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還是會追責政府官員。為什麼還得這樣做?這是因為,在現階段,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然是我們面臨的十分重要的任務。政府主導著經濟工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安全生產問題。目前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行政監管還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行政部門還須承擔這方面職責。現實情況是,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對引進的企業做了一些不適當的承諾,對企業安全生產要求不高,在項目審批方面把關不嚴,對於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有的地方政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闞珂說。

  “這一切並非出於無法可依,我們的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究其原因,一是法律觀念意識薄弱,二是短視。”他舉了個例子,比如要求一家造紙企業為了保護環境不要將污水排放到河流,但企業往往不會照做,而是為了一時的利潤,將全局和長遠利益拋在腦后。

  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依法治國吹響了新的號角。“人們常說,要讓法治的陽光照進每個人的心裡。”作為一名以法治為信仰的工作者,闞珂坦言心裡一直裝著一個“法治中國夢”。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北京市委副主委謝朝華:保護僑民權益的戰略新舉措

  看到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后,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北京市委副主委謝朝華特別注意到其中有關於保護僑民權益的新表述。公報指出:“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謝朝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得民心、順民意,符合我國僑民保護國情和世界發展趨勢的戰略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謝朝華進一步解釋,首先,國門初開之時,依靠外交手段維護僑民權益一直是主要有效手段。但隨著形勢發展,外交手段受制於人員配備、經濟成本等因素,個案處理上的效果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我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商貿交往、文化交流必然日益增多。從概率上講,發生糾紛的可能性也日益提高。供與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依法維權,必將成為越來越多維護僑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

  其次,權利由法律賦予,也應通過法律來保障。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積極推動用法律手段維護本國和他國僑民合法利益,不僅對本國,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借鑒意義。

  謝朝華同時也談到,目前,無論是外國人在中國,還是中國人在外國,都面臨著母國法律和所在國法律適用問題,都面臨國際條約、公約等國際法規范適用的問題,隻會越來越復雜。公報雖然已經指出了方向,但具體落實,還需要系統研究、推進。我國國內法雖然在僑民保護上已經有些規定,但內容不系統,還面臨著一些國際條約、公約上的法律障礙,這需要立法部門、外事部門進一步做大量工作。

  除了關注僑民權益的法律保障問題,謝朝華還特意談到了該如何強化公民的法律意識。他說,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法律意識還有待提高,這需要我們在法治教育、宣傳以及制度配套上進一步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夏先鵬:法治思維和方式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法寶

  “這次四中全會奠定了法治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在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上對依法治國進行了更全面深刻的詮釋。”說起剛剛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新發表的會議公報,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夏先鵬談起了自己的感受。

  夏先鵬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先體現了認識上的新高度。他認為:四中全會系統總結了建國以來法治建設的經驗,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一整套法治建設的重要理論、總目標、根本任務、基本經驗、有力保証和舉措,從內涵上更深刻地認識到依法治國對於實現我國長遠戰略目標具有引領和規范作用,對於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基礎作用,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更清醒的認識和把握。會議提出了“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法之前提”,這說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思維和基本方式。“而這種思維和方式,也將是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的重要法寶。”夏先鵬說。

  而從外延上,夏先鵬認為:會議將科學立法、嚴格司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延伸到依法治黨、依法治軍、依法反腐上,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作為基本方略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軍事、外交各領域的全覆蓋。從而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時代主旋律,並逐步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作為一名長期在司法戰線工作的法官,夏先鵬非常關注四中全會中提到的“司法體制改革”部分。他認為,四中全會給司法體制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公報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確保司法公正,建立公開透明、高效運轉、程序嚴密、監督有效的司法體制機制,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內容。夏先鵬覺得四中全會在“司法體制改革”部分有重要突破。如“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可以方便人民群眾就近訴訟,可以重心轉移,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層,減少進京非正常訪。“探索設立跨行政區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可以突破地方利益對司法的影響和干擾,彰顯司法的中央事權屬性,更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是尊重司法規律和特點,保護人權的重要舉措。審判程序是迄今為止最為嚴密的法律程序,體現了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則和重要價值,如程序公開、透明,社會參與,對抗性辯論,程序與實體並重,証據裁判等,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法治精神的回歸。

  此外,夏先鵬還認為,突出法治專門隊伍的職業化建設,也是此次四中全會的一大亮點。“會議從法學教育、人才培養、律師作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履職保護、違法問責、社會治理、行業治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與培養普及全過程各個環節進行了系統的規劃,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詳細的行動指南。”夏先鵬最后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北省委常委、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加強法治建設 助推國家治理

  “四中全會公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論斷、新部署,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指明了前進方向。”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北省委常委、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在學習四中全會公報后,向記者談了他的幾點認識:

  首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從中國實際出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找到了方向,為全社會加強治理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讓我們深刻領會到法治是為國家治理而服務,法治體系必須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總框架進行設計和發展,法治體系與其他體系的兼容和有效配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其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明確,體系清晰。公報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目標的層次性、結構性和重要性。體系清晰體現在:一是公報要求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到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一結構體系充分體現了治理理念,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頂層設計,有實施和執行的體系,有保障體系,形成一套結構嚴謹、條塊清晰的法治體系框架。二是公報明確的六大任務亦體現出治理理念,分別從憲法框架下的法律體系、行政上的依法依規、司法上的公正公信、政治上黨的領導等方面提出要求,也包含了作為執法主體的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作為執法客體上的全民法治。這一體系體現了黨、法、政、司和全體公民的全覆蓋。

  第三,依法治國理念邏輯嚴密,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公報指出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五大體系。特別是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一體化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體化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體化方向﹔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與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公報還強調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這樣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上述一體化、相結合、相統一的系統思維,不僅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也說明我們對現代化歷程中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准確的把握。

  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合伙人施杰:我國法治建設將得到長足發展

  24日一早,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合伙人施杰參加了四川省律師協會組織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學習會。“法治國家呼喚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法律工作者,我看到了力度,看到了希望。” 得知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討論主題,施杰很早就開始密切關注。從20日全會開幕到閉幕,他每天在朋友圈裡向好友們分享最新的訊息和他的感想。閉幕后,他激動地告訴記者,他最關注的是依憲治國、科學立法以及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 “依憲治國”首次被寫入中央決議,被作為四中全會的一大看點。 “憲法理應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施杰建議設置一個專門的違憲審查機構對規范性文件和違憲行為進行審查。“確保憲法的權威,才能讓依憲治國落到實處。” 立法是重要的公共決策。四中全會的一大亮點還在於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參與立法方面,施杰是個實踐派。他深入觀察社會生活的法律“死角”,運用法學專業優勢,提出大量結合實際的政協提案。2010年,在推動“醉駕入刑”一事中,他不遺余力地奔走呼吁。此舉成功實施后,施杰感受到建設法治國家的難度有多大,也更加篤定即便“雄關漫道真如鐵”,隻要堅持推動,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 “我國法律體系中不少立法項目存在先天不足,有的在立項之初未充分論証,因領導意志或社會影響匆忙立法,與社會現實脫節﹔有的立法項目為完成年度立法任務不得不‘免檢’通過﹔有的照抄照搬國外或其他城市有關條款,淪為標語式的宣傳品﹔有的條文抽象,執行主體不明確,沒有具體處罰措施,加之一些規定涉及多頭管理、聯合執法,在實踐中存在一定難度。”施杰認為應該完善立法程序,發揮專業人士、專家學者對立法的顧問作用,增加立法征求意見的途徑和方式,擴大立法博弈,形成社會共識,對立法的必要性、社會效應和作用的多方面進行客觀分析論証,並在法律實施一段時間后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加以修訂。至於全會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將會產生哪些具體影響?作為律師,這也是施杰關注的重點。“本次全會首次提出‘立法工作者’的概念。這表明中央對如何依憲治國有明確具體的思路。依法治國也好,依憲治國也好,科學立法是基礎和根本,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能將律師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和法學專家深厚的法律理論在立法中充分運用和發揮優勢,也是保障科學立法的有效措施。讓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從立法階段就參與,讓律師從豐富的執業經驗中提煉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通過立法進行規范。” 施杰堅信,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法治建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責編:曾偉、耿聰)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張德江主持召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委員長會議
2、《廣東省預防腐敗條例(草案)》今起公開征求意見
3、陝西省人大機關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4、習近平主席特使嚴雋琪將出席印尼總統就職儀式
5、傅瑩會見愛沙尼亞駐華大使
   中國政協
1、埃博拉輸入我國風險有多大
2、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按照好干部標准當好政協機關干部
3、全國政協: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先行經驗
4、港籍委員洪明基談“佔中”:法治和香港繁榮是底線
5、中央財政15.8億元專款 提高優撫對象補助標准
   中國工會
1、順豐開“嘿客”,與誰爭食?
2、【熱點聚焦】對抗埃博拉:有憂有喜
3、【觀點】汽車召回呼喚中國的“檸檬法”
4、亞洲控衛之傷
5、【國際隨筆】俄羅斯遭遇“口水圍攻”
   中國婦聯
1、方舟子:“診脈驗孕”為何難驗証
2、高二女孩月考失利千裡見網友 12306幫忙找回
3、國家衛計委:全面放開二胎暫無時間表
4、13歲音樂神童執導《悲慘世界》
5、磁條卡先天不足 34億張銀行卡待換“芯”
   播客·視頻
改革需啃下“硬骨頭”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時政要聞
·最高檢:跨省查轉帖涉嫌濫用職權
·四川川投能源副總經理謝洪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周強:盡快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藍翔在校生近兩萬 每年僅有1千多學生學挖掘機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三大球改革進入深水區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張德江活動報道集
●俞正聲活動報道集  ●劉雲山活動報道集
●王岐山活動報道集  ●張高麗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