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新預算法”為地方債“開明渠、堵暗道”

2014年09月09日03:1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跨越三屆人大,歷經四審,有著“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完成了20年來首次大修。

  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預算法的規定,對全口徑預算、地方債務、專項轉移支付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並將於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此次修法最為引起關注的方面集中於地方債務:賦予地方適度舉債權,對地方債實施分類管理和規模控制,厘清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並公開政府資產負債表。這是從法律上首次允許地方政府有條件地舉債,也被認為是本次修法的最大突破。

  “過去地方政府發債,潛規則替代明規則是既定事實,地方政府的負債余額絕大部分是隱形負債,規范性、透明度不足,無從知道債務風險如何發生,更談不上防范。”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修訂的預算法允許地方在一定條件下自發債,讓其陽光化,更利於控制地方債風險。

  地方政府發債“開閘”

  我國現行預算法誕生於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之際,迄今已有20年。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並滿足財稅體制改革的需要,在預算法實施10年后的2004年,全國人大便啟動了預算法的修訂工作。從那時起,地方政府舉債權限就一直是預算法修改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按照現行預算法第二十八條,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不過,這個規定並不能阻擋地方政府變相發債的腳步。特別是近幾年,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迅速上升。

  根據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59.17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655.77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393.72億元,三類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接近18萬億元。與2011年的審計結果相比,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增加38679.54億元,年均增長19.97%,其中,省級、市級、縣級年均分別增長14.41%、17.36%和26.59%。

  “近幾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急劇膨脹,地方政府舉債居高不下,部分地方政府一方面靠借新債還舊債,另一方面依靠賣地收入償還。”經濟學家趙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由於內需不足,如果靠借新還舊的地方債務規模繼續擴大,即使進一步加大減稅等刺激需求政策的力度,也不會有效改善內需不足的狀況,這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地方債管理的現狀。

  2011年12月,預算法修訂的初審稿遞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初審稿賦予地方政府舉債的權力。

  當年,部分省市首次試點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相比由中央政府代發,地方的自主權更大,但發債額度仍然由中央政府控制。

  但不久之后,二審卻又再次將地方發債的“閘門”關閉。2012年6月份上會的二審稿恢復了原預算法的規定:地方政府“不列赤字”,“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最終經過2014年4月份上會的三審稿的過渡,8月25日上會的四審稿基本延續了三審稿的規定,終於又回歸至一審稿的方向上。

  賈康認為,新預算法中關於地方債管理的規定,意味著地方債管理在法律層面的轉變,體現為從一句話到一個體系的擴充,“這為地方債管理搭起制度框架,有助於地方政府嘗試有償融資渠道建設,保持地方政府財力的穩定性。”

  系統監管體系漸成型

  “開明渠、堵暗道”是此次修改后的預算法對地方債問題的總體思路。新預算法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可謂是從法律層面上“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實現“開明渠、堵暗道”。

  在部分“開閘”地方發債的同時,對地方政府發債做出了諸多具體規定,以嚴格防范債務風險的擴張。比如限定了舉債主體、方式和規模,明確舉債的用途應當是“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隻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並要求對本級政府舉借債務的情況作出說明。

  而在此前,地方政府舉債行為處於灰色地帶,主要靠融資平台“曲線”舉債未受法律認可。修訂后的預算法,將在有限放開地方政府發債的同時,強化總量監管和風險防控。

  中信証券首席分析師鄧海清認為,此次預算法修訂意義在於,建立了地方債務的系統性監管體系。特別是在債務借、還、用方面,建立了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約束的法律體系。

  比如,在借債方面,約束舉債權,地方融資平台面臨轉型。國務院已批准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十個省區市試點地方債自發自還。截至8月下旬,8個試點省區市已完成招標發行。

  在還債方面,不僅要提供償債計劃來源,還納入預算全口徑監督。同時,為解決公眾對預算“不清楚”、“看不懂”,預算法修訂后在預算編制階段要求,各級預算支出應按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編制,通過功能分類或經濟性質反映支出方向,如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工資支出。

  在用債方面,還限制了債務的經營性用途。“不少地方為了拉升GDP,大量借債用於工業園、開發區建設。按照債務不得用於非公益目的要求,工業園區、開發園區自設的部分‘小金庫’平台公司將失去設立依據,受到的沖擊最大。”鄧海清說。

  在他看來,政府舉借債務天花板由國務院設定,多方共同監督,地方債務籌資被關進籠子,未來城投債將會消失,而地方融資平台也將面臨轉型。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雖然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局部問題還需要警惕。

  比如,目前部分縣市乃至鄉鎮債務增速過快、普遍採取“BT工程”名義墊資等問題,均亟待出台系統性規范約束。“一些地方亂舉債,缺計劃,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慢於到期債務增長。比如2013年到期的債務增速達60%,而同期財政收入增速僅為15%。”連平表示。

(來源:人民政協報)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
2、人民當家作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3、人大法工委原副主任:鄧小平等力推差額選舉
4、人大60周年:中國選舉制度漸趨成熟完善
5、歷史照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60年
   中國政協
1、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擁護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
2、普選,讓香港民主邁進新階段
3、物聯網如何做大做強
4、山東省政協常委:改變農村“老頭帶兒子”行醫的狀況
5、我參與收復南沙群島的回憶
   中國工會
1、今年新就業大學生平均月薪2400元 四成人需啃老(圖)
2、平民月餅走俏市場 高檔餐廳中秋遇冷
3、吳良鏞 繪畫、書法、建筑藝術營造人居藝境理念
4、【熱點觀察】哈市一大學女生“有捐必還”值得點贊
5、南昌局提升職工“幸福指數”
   中國婦聯
1、禮盒月餅銷售慘淡 買一送一也難賣
2、防止脫發的五個小建議
3、女性緣何更易受埃博拉病毒侵害?
4、能否隻吃米飯不吃菜? 恆大糧油“放心米”廣告誤導消費者
5、蜂蜜配姜祛除老年斑 可減少脂褐素沉積
   播客·視頻
改革需啃下“硬骨頭”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時政要聞
·山西新書記王儒林被中央寄厚望:改善“患病”政治生態
·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甘肅:省管派駐紀檢干部改由省紀委統一考核
·第18屆投洽會在廈門開幕 汪洋出席並發表演講
·遼寧:盯緊腐敗易發領域 加大案件查處力度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張德江活動報道集
●俞正聲活動報道集  ●劉雲山活動報道集
●王岐山活動報道集  ●張高麗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