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園性侵政府應承擔更大責任
2013年06月10日01:12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20天曝出8起校園性侵案”無疑成為今年“六一”前夕最令國人震驚的事件。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山東省萊西市的程家庄小學和夏格庄小學就曾曝出過一起嚴重的校園性侵案。2001年,全國婦聯權益部還專門出了一期題為《教師對學生的侵害不容忽視》的簡報,提到侵害幼女的現象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教師奸淫、猥褻學生的案件佔很大的比例。故早在10年前,有關專家就已經呼吁,要加快校園法治建設。十多年過去了,面對“20天8起校園性侵案”,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的校園性侵案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
校園性侵案的嚴重性必須正視
校園性侵案不是普通犯罪,而是底線性犯罪,它侵害的是我國社會文明的底線。20天8起校園性侵案,發生在為人師表者身上,是對教師職業形象的顛覆性破壞﹔對未成年人而言,不僅是生理、心理上的傷害,還會影響受害者的一生﹔對我們社會文明帶來的影響更是難以想象的。
20天8起校園性侵案,受到侵犯和破壞的不僅是孩子的肉體,還有孩子的靈魂及對人類的愛。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果一個社會連孩子的靈魂安全都面臨風險,還有什麼事情會比這更加嚴重和惡劣?20天8起校園性侵案,還有比師德更嚴峻的社會和法治根源,必須深入到師德背后的深層次根源,否則遏制校園性侵案就難免蜻蜓點水,不了了之的結果。
解決校園性侵案要嚴打更要嚴防
毫無疑問,對於校園性侵案的犯罪嫌疑人,必須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最近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其中多為教師強奸猥褻多名幼女被判死刑的案例,是對近期發生的多起性侵幼女案審判的一種強烈的警示。打擊校園性侵案,我們一直都不乏相關法律規定,但是從最近頻頻發生的校園性侵案來看,對類似的案件重懲雖然需要,但又是不夠的。
解決校園性侵案,還必須從嚴防入手,要建立嚴格的社會教育管理和犯罪預防制度,從機制上杜絕校園性侵案的可能。這就要求有教育制度、司法制度、社會管理的全方位跟進。這方面歐美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美國,一個人一旦有過性侵記錄,就會進入檔案,這個檔案是完全公開的。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公開查詢當地的性侵者檔案,這些檔案把這些色狼和“變態佬”的姓名、化名、年齡、住址一一公布。一些公共場所也要求排查這些有前科的性侵者,比如基督教青年會的社區健身房,在會員申請的時候,就會檢查對方有無性侵記錄,以免這些潛在的犯罪分子在公共場所的浴室、更衣室等地危害他人。不能說這類措施能夠防止所有性侵犯罪,但起碼會大為減少。這便是政府在防止性犯罪上能開展的舉措之一。相比之下,我國迄今為止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
遏制校園性侵案,政府應發揮更大作用
校園性侵頻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害者認知能力弱、教師性侵隱蔽性強、性教育缺失、留守兒童增多家長長期缺位等等,都可能讓犯罪分子乘虛而入。但是即便如此,校園性侵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性侵,校園性侵不是發生在家裡、路邊或其他場所,它發生在學校。學校作為第一道防線,就不能失職離場,相應的,事件曝光后,學校也該有所回應、處理。現在的問題是,在所有其他方尋求解決辦法、發出聲音的時候,教育部門卻集體失語,連一個公開的自責或道歉都沒有。
校園性侵頻出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政府的責任不夠是一個明顯的事實。筆者認為全面有效遏制校園性侵案,一個重要的思路就是加大教育部門特別是政府的風險責任,這是法治的重要原則,高風險才有嚴責任。為杜絕校園性侵案,有關部門應當跳出傳統的管理習慣,拿出切實有力的新舉措。
首先,要通過嚴格的教育管理,保証教師隊伍的素養。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教師隊伍,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在教育的投入上有一個質變。
其次,加大政府的教育管理責任,必須將校園性侵案頻發與政府的管理責任挂鉤,政府必須為類似現象承擔法律責任。提升政府的管理責任,有助於加大政府對教師隊伍素養的管理,抵制品質不佳的教師,清除業界不良從業人員﹔加大政府的管理責任還有助於提升我國學校的管理秩序,從源頭上遏止校園性侵。此外,還可考慮由政府牽頭,司法介入,建立學校、社區、家庭相銜接的關愛網絡,填補兒童監護和性教育的空缺。政府、社會、家庭,人人都來關心孩子們的校園安全,共同完善兒童“性安全網”,才能對校園性侵形成強大的社會和心理高壓,從而使校園內的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作者系中國檢察學會常務理事、華東政法大學政黨理論所所長、教授)
(來源:人民政協網)
![]() |
中國人大 |
|
1、賺黑心錢商販用化學品制毒豆芽 2、長治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3、被告人承認作案但未表示悔意 4、晉中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5、山東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 |
中國政協 |
|
1、全國政協委員聚焦耕地質量 建議開展全國性普查 2、每年全球300多萬人死於空氣污染 中國開始重點治理霧霾 3、進入——高考時間 4、北京靈光寺舉行贈送緬甸佛牙舍利塔(復制品)開光起駕法會 5、盧展工率隊赴渝鄂調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
中國工會 |
|
1、中國女子水球的“今生”與“來世” 2、誰關閉了120名職工的“生命之門”? 3、“他們是英雄,是我永遠的好兄弟!” 4、【大眾話題】“聘禮地圖”不過是“逗你玩” 5、英議員“有償游說”丑聞震動政壇 |
中國婦聯 |
|
1、女性養生:11種最牛的抗衰食物 吃出不老容顏 2、巾幗環境友好使者行動於世界環境日在京啟動 宋秀岩李干杰出席… 3、武漢回應處罰“未婚媽媽”和“小三” 該規定尚處於征求意見階段 4、浙江省第十三次婦女代表大會開幕 5、遼寧立法規定不得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 |
播客·視頻 |
|||
|
|
時政要聞 |
|
·中山市坦洲鎮高度重視解決媒體報道的征地歷史遺留問題 ·王正偉兼任中央民族干部學院院長(圖/簡歷) ·汪洋強調:深化農業互利合作 促進中拉共贏發展 ·李克強在河北考察 ·總理鼓勵我們腳踏實地 |
頻道精選 |
|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
||
|
重要理論 |
|||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
時政資料 |
|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