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要聞 參政議政 視察調研 提案工作 民主黨派 統戰新聞 熱點專題 地方政協 委員面對面 綜合報道 視聽新聞 政協論壇 圖片新聞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完善計生政策不等於放開二胎

2013年03月20日01:12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然而一些人對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出了疑義,並認為“逐步完善政策”釋放出了“放開二胎”的信號,特別是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公布以后,各方議論越來越多。人口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表示,我國生育政策面臨調整窗口期,但前提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而且政策調整不等於放開二胎。

  陸杰華表示,輕言放棄計劃生育國策是不負責任的。首先,是否需要放棄基本國策不是某個人,也不是某些人說了算,需要科學、審慎地論証。再說,目前不可能放棄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這是由我國的基本人口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口增長勢頭雖然趨緩,但人口基數大,未來一段時間,人口還將繼續增長﹔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仍比較突出。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內涵很豐富。”陸杰華強調,這種堅持不是對現有生育政策的限定,而是堅持依法生育、科學生育,保持一個合理的人口規模和總和生育率,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口政策的調整應循序漸進,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各地的實際情況,實施差異化的政策。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就需要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陸杰華指出,我國雖然已經持續維持低生育水平多年,但是這種低生育水平更多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干預的結果,而非西方國家那樣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這就意味著這種低生育水平可能是不穩定的,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一旦取消計劃生育政策,低生育水平可能還會反彈。

  生育政策面臨調整窗口期

  陸杰華認為,根據目前的人口形勢,我國生育政策已經迎來調整窗口期,原因如下:

  一是我國已長期處於低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偏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30多年來,我國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口。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總和生育率降到1.8左右,已經低於國際公認的2.1的人口更替水平。進入21世紀,我國持續維持低生育水平。

  《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全國總和生育率在未來30年應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但從人口普查數據的結果來看,近年來,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突破了這個警戒線,勢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我國已經完成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轉變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

  三是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2000年“五普”的數據顯示,我國0∼14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是22.8%,到了2010年的“六普”,這一比例快速下降到16.6%,少子化現象日漸明顯。與此同時,我國老齡人口還在持續增加。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4.3%。“少子化和老齡化相互交織,才出現了類似吉林一對80后新婚夫婦,因爭執回誰家過年而導致離婚的個案。”

  另外,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還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這也從側面表明,我國的人口紅利已從豐厚時期進入到下行通道﹔按現在的下降速度,可能到不了2030年,我國勞動力將出現‘負債’。”

  完善計生政策不等於放開二胎

  陸杰華明確表示,人口計生政策調整與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並不矛盾﹔而且“逐步完善政策”並不意味著要“放開二胎”。“‘放開二胎’觀點的出現是有人在誤讀或炒作,他們將計劃生育政策等同於獨生子女政策。”

  “事實上,‘取消獨生子女政策’的說法本身就不科學。”陸杰華說,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確實曾短暫實行過一孩政策,但很快就調整了。目前的生育政策包括絕大多數城鎮實行的一孩政策,也包括農村地區普遍實行的一孩半,少數民族地區的兩孩以及在部分山區和牧區實行的三孩政策。

  另外,我國的計生政策一直處於調整完善中,比如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二胎,部分地區“單獨”家庭也能生二胎,部分省取消一二胎之間生育間隔時間的限制,允許再婚夫婦生育二胎或三胎等。

  陸杰華表示,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強調逐步完善政策,它是指統籌考慮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相關因素,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口發展狀況,逐步完善政策,同時推動完善婚姻家庭、優生優育、性別平等、人口遷移分布、人力資源開發、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實現人口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努力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不可簡單理解為“取消獨生子女政策”的信號。

  ■相關解讀

  2012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增加了891萬人,提高了0.5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2012年統計公報》

  養老制度設計應超前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在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陸杰華介紹,一個社會的保障體系主要有兩個支柱,一個是醫保,即健康時為不健康時買單﹔另一個就是養老保障,即工作時為退休時買單。從目前來看,我國無論從養老制度設計,還是養老金儲備、養老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比較滯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對計生家庭的政策扶持包括計生家庭獎扶和特扶政策等。陸杰華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扶助項目已很難滿足計生家庭的養老需求。這種發放現金的養老補貼方式應盡快向綜合性的制度設計轉變。“制度設計一定要有前瞻性,不僅關注現在的老人,還要關注明天的老人。”

  在措施上,陸杰華認為,可借鑒日韓模式,逐步推行長期照料險或長期護理險。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進入老齡化社會,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他們就開始強制推行長期護理險。而韓國也通過政府力量於2007年全面推行長期護理險。我國雖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到了老年護理,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制度設計。

  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數量為2.3億,達到歷史新高。流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7%,相當於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口。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

  2.3億流動人口需要均等化服務

  陸杰華表示,我國人口計生政策的調整和完善不能忽視流動人口這個龐大群體。目前,我國流動人口為2.3億,2020年前后,這個數字很可能達到3億。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最重要的是推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國推行人口計生屬地化管理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一盤棋”的工作模式,但是推動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戶籍、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多方面政策的調整,目前進展緩慢。比如戶籍政策和異地高考政策,雖然部分地區已開始試點,但在很多地方仍無具體的實施時間表和強有力的措施。

  “除了流動人口,目前失獨家庭也亟須關注。現有的特扶政策等仍是事后補救,應該在加強補助的同時,實行長期照料險,做到事前預防和事后無憂。”陸杰華稱。

  另外,現行的計劃生育法律法規也到了該修改的時候了。如2001年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已頒布了10多年,很多地方已不適應時代發展,包括部委名稱沒有改變,人口規劃不明確,部門職能和監管職責的確認不明晰等等。“同時,法律應該明確權、責、利三方面內容,而現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還有很多倡導的內容,這些都需要修改。”陸杰華強調。

(來源:人民政協網)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周強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2、李克強:既然擔任了公職 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
3、習近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4、新一屆國務院組成部門領導名單
5、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任國務院副總理
   中國政協
1、炫圖表第16期:數解新一屆國務院組成部門“掌門人”
2、炫圖表第13期: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3、炫圖表第14期:歷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4、3月16日兩會輿情解讀:體恤民意,讓“彈性退休”走出“誰設…
5、新民晚報:醫生痛苦工作病人哪來幸福?
   中國工會
1、秦皇島破獲兩起“快遞”販毒案
2、主席台上的工人代表
3、沈陽乘警回家路上擒劫犯
4、“今天的利率是多少?”
5、14秒見証英雄鄭益龍:“你別動,我來救”
   中國婦聯
1、“男女同齡退休”的建議沒有很好落實
2、“美女翻譯”,請繼續!
3、全國婦聯黨組認真傳達學習貫徹
全國“兩會”精神和國家主席…

4、兩會女性參政議政綜述:舞台,越來越大
5、宗慶后代表:別讓“80后”“90后”買不起房
   播客·視頻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鐵道游擊隊護送劉少奇
   時政要聞
·新華時評:用能打勝仗的實際行動托舉“強軍夢”(圖)
·(兩會授權發布)關於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高清: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
·商務部回應近期熱點問題:反壟斷審查不透明是空穴來風
·習近平: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李君如: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常修澤:自然壟斷性行業也可以引入競爭
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程恩富:虛擬經濟並不創造真實財富
   時政資料
      ●胡錦濤活動報道集
●吳邦國活動報道集  ●溫家寶活動報道集
●賈慶林活動報道集  ●李長春活動報道集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賀國強活動報道集  ●周永康活動報道集